5.正△ABC的边长为4,CD是AB边上的高,E、F分别是AC和BC边的中点,现将△ABC沿CD翻折成直二面角A―DC―B。
(1)试判断直线AB与平面DE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二面角E―DF―C的余弦值;
参 考 答 案:
1解:(Ⅰ)∵AD=2AB=2,E是AD的中点,
∴△BAE,△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易知,∠BEC=90°,即BE⊥EC
又∵平面D′EC⊥平面BEC,面D′EC∩面BEC=EC,
∴BE⊥面D′EC,又CD′面D′EC,∴BE⊥CD′
(Ⅱ)法一:设M是线段EC的中点,过M作MF⊥BC
垂足为F,连接D′M,D′F,则D′M⊥EC
∵平面D′EC⊥平面BEC,∴D′M⊥平面EBC,
∴MF是D′F在平面BEC上的射影,
由三垂线定理得:D′F⊥BC,
∴∠D′FM是二面D′―BC―E的平面角.
在Rt△D′MF中,。
∴,
即二面角D′―BC―E的正切值为.
法二:如图,以EB,EC为x轴,y轴,过E垂直于平面BEC的射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设平面BEC的法向量为;平面D′BC的法向量为
由.取
∴。
∴二面角D′―BC―E的的正切值为.
4.四棱椎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为正三角形,
平面PB中点.
(1)求证:PB∥ 平面AEC;
(2)求二面角E―AC―D的大小.
(Ⅰ)若D为AA1中点,求证:平面B1CD平面B1C1D;
(Ⅱ)若二面角B1―DC―C1的大小为60°,求AD的长.
(Ⅰ)求证:A1A⊥BC;
(Ⅱ)当侧棱AA1和底面成45°角时,
求二面角A1―AC―B的大小余弦值;
(Ⅲ)若D为侧棱A1A上一点,当为何值时,BD⊥A1C1.
1、如图所示,在矩形中,,点是的中点,将沿折起到的位置,使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Ⅰ)证明:;
(Ⅱ)求二面角的正切值.
3、角度:包括线线(主要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所成的角,面面所成的角;4、求距离或体积;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题的解法通常一题多解,同一试题的解题途径和方法中常常潜藏着极其巧妙的解法,尤其是空间向量这一工具性的作用体现的更为明显。因此,这就要求考生通过“周密分析、明细推理、准确计算、猜测探求”等具有创造性思维活动来选择其最佳解法以节约做题时间,从而适应最新高考要求。
熟练掌握该部分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做好立体几何的重中之重。同时平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2、垂直:包括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1、平行:包括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3、(08辽宁卷)(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AP=BQ=b(0<b<1),截面PQEF∥,截面PQGH∥.
(Ⅱ)证明:截面PQEF和截面PQGH面积之和是定值,
并求出这个值;
(Ⅲ)若与平面PQEF所成的角为,求与平
面PQGH所成角的正弦值.
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中的线面关系,面面关系,解三角形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满分12分.
解法一:
,,,
所以,,
所以平面.
所以平面和平面互相垂直.??????? 4分
(Ⅱ)证明:由(Ⅰ)知
,又截面PQEF和截面PQGH都是矩形,且PQ=1,所以截面PQEF和截面PQGH面积之和是
,是定值.???????????????????? 8分
(III)解:连结BC′交EQ于点M.
因为,,
所以平面和平面PQGH互相平行,因此与平面PQGH所成角与与平面所成角相等.
与(Ⅰ)同理可证EQ⊥平面PQGH,可知EM⊥平面,因此EM与的比值就是所求的正弦值.
设交PF于点N,连结EN,由知
.
因为⊥平面PQEF,又已知与平面PQEF成角,
所以,即,
解得,可知E为BC中点.
所以EM=,又,
故与平面PQCH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2分
解法二:
,,,,
,,,
,,.
(Ⅰ)证明:在所建立的坐标系中,可得
,
,
.
因为,所以是平面PQEF的法向量.
因为,所以是平面PQGH的法向量.
因为,所以,
所以平面PQEF和平面PQGH互相垂直.????????????????????? 4分
(Ⅱ)证明:因为,所以,又,所以PQEF为矩形,同理PQGH为矩形.
在所建立的坐标系中可求得,,
所以,又,
所以截面PQEF和截面PQGH面积之和为,是定值.?????????????? 8分
(Ⅲ)解:由已知得与成角,又可得
,
即,解得.
所以,又,所以与平面PQGH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12分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该部分新增加了三视图,对三视图的考查应引起格外的注意。立体几何在高考解答题中,常以空间几何体(柱,锥,台)为背景,考查几何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另外还应注意非标准图形的识别、三视图的运用、图形的翻折、求体积时的割补思想等,以及把运动的思想引进立体几何。最近几年综合分析全国及各省高考真题,立体几何开放题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方向,开放题更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内容一般有以下几块内容:
2、(08福建卷)(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则面PAD⊥底面ABCD,侧棱PA=PD=,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BC∥AD,AB⊥AD,AD=2AB=2BC=2,O为AD中点.
(Ⅰ)求证:PO⊥平面ABCD;
(Ⅱ)求异面直线PD与CD所成角的大小;
(Ⅲ)线段AD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的距离为?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所成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等基本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满分12分.
解法一:(Ⅰ)证明:在△PAD中PA=PD,O为AD中点,所以PO⊥AD,
又侧面PAD⊥底面ABCD,平面平面ABCD=AD, 平面PAD,
所以PO⊥平面ABCD.
(Ⅱ)连结BO,在直角梯形ABCD中、BC∥AD,AD=2AB=2BC,
有OD∥BC且OD=BC,所以四边形OBC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OB∥DC.
由(Ⅰ)知,PO⊥OB,∠PBO为锐角,
所以∠PBO是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的角.
因为AD=2AB=2BC=2,在Rt△AOB中,AB=1,AO=1,
所以OB=,
在Rt△POA中,因为AP=,AO=1,所以OP=1,
在Rt△PBO中,tan∠PBO=
所以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的角是.
(Ⅲ)假设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的距离为.
设QD=x,则,由(Ⅱ)得CD=OB=,
在Rt△POC中,
所以PC=CD=DP,
由Vp-DQC=VQ-PCD,得2,所以存在点Q满足题意,此时.
解法二:
(Ⅰ)同解法一.
(Ⅱ)以O为坐标原点,的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依题意,易得
A(0,-1,0),B(1,-1,0),C(1,0,0),D(0,1,0),P(0,0,1),
所以
所以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的角是arccos,
(Ⅲ)假设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的距离为,
由(Ⅱ)知
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n=(x0,y0,z0).
则所以即,
取x0=1,得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为n=(1,1,1).
设由,得解y=-或y=(舍去),
此时,所以存在点Q满足题意,此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