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39962  139970  139976  139980  139986  139988  139992  139998  140000  140006  140012  140016  140018  140022  140028  140030  140036  140040  140042  140046  140048  140052  140054  140056  140057  140058  140060  140061  140062  140064  140066  140070  140072  140076  140078  140082  140088  140090  140096  140100  140102  140106  140112  140118  140120  140126  140130  140132  140138  140142  140148  140156  447090 

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试题详情

6.“抓好资源节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社会和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你认为下 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逐步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B.将废弃的秸杆就地焚烧

C.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能源   D.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

试题详情

5.据报道,一高校对南京某湖湖底淤泥的一项调查实验表明,底层沉积的淤泥中铅、镍、铬、锌等重金属含量,已经超过了南京城市的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这里提到的铅、镍、铬、锌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试题详情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铁丝   C.一氧化碳   D.红磷

试题详情

3.某种精密陶瓷是用纳米氧化铝(A12O3)制成的,具有类似金属的塑性和韧性,质量轻,强度高。纳米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试题详情

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生理盐水   B.消毒酒精   C.液氮   D.碘酒

试题详情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试题详情

37.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16克氧化铜和过量的炭粉均匀混合,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中最多能得到铜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2)同学们想通过测定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以进一步分析氧化铜和炭粉反应产生的气体除CO2外是否还有其他产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

反应前、后测得的数据如下:

装置
反应前
反应后
A
试管的质量36.2克氧化铜和炭粉混合物的质量20.0克
试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54.8克
B
反应后瓶内液体比反应前增重1.1克

分析数据发现,反应中消耗碳和氧元素的质量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下列4项中跟这一结果有关的有哪几项?     .(填编号)

A.装置中还有一部分CO2未被NaOH溶液吸收

B.氧化铜和炭粉反应产生的气体除CO2外还有CO

C.氧化铜和炭粉没有完全反应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有同学认为用图示装置C代替上面的装置A,加热前先通一会儿气体X,停止加热后再通一会儿该气体,这样可使实验测得的数据更能准确地说明问题.你认为在O2、N2和H2三种气体中,X应选择哪一种气体?    

试题详情

33.同学们都有这样的学习、生活经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夏天,将食品放在冰箱里不容易腐烂.说明反应物的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反应快慢(反应速率)有影响.那么,浓度和温度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

   (1)提出假设:a.浓度越大,化学反应越快;b.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快.

   (2)设计方案:同学们利用铁粉和盐酸反应来探究上述问题,设计了下列3组实验.

组别
温度/℃
铁粉质量/g
盐酸的质量分数和体积
观察气泡产生的速率
l
10
2.8
10%、50 mL
 
2
10
2.8
20%、50 mL
 
3
20
2.8
10%、50 mL
 

   (3)分析探究:将铁粉加入到盛盐酸的烧杯中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哪两组实验用来探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快”的假设?    

(4)讨论反思:事实上,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反应物的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请你解释“盐酸浓度越大,与铁粉反应越快”的原因    

试题详情

30.固体化合物A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B是盐.为了确定它们的成分,各取适量的两种固体粉末混合均匀,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流程: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1)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判断化合物A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