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39976  139984  139990  139994  140000  140002  140006  140012  140014  140020  140026  140030  140032  140036  140042  140044  140050  140054  140056  140060  140062  140066  140068  140070  140071  140072  140074  140075  140076  140078  140080  140084  140086  140090  140092  140096  140102  140104  140110  140114  140116  140120  140126  140132  140134  140140  140144  140146  140152  140156  140162  140170  447090 

22.(3分)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观察到如下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同时生成了白色沉淀。他们将气体通入        (填一种试剂名称),检验出气体为CO2。但白色沉淀是什么呢?老师为他们提供了一条信息:该反应过程中所有元素化合价不变。请你结合已学知识,推测该白色固体可能是     (填化学式)。老师还告诉他们:该反应与泡沫灭火器反应原理相似。图书、档案着火,你认为能否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为什么?                  

                                    

试题详情

21.(5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在工艺上采用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燃料主要为丙烷,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请你就上述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丙烷的化学式:     ,丙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2)火炬的外壳使用了铝合金材料,请你说出利用这种材料的两条优点:

                                       

试题详情

20.(3分)根据本卷中所提供的碱、酸、盐的溶解性表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列出的可溶性钠盐有      种。

(2)从表中找出一种能与铁反应的硫酸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试题详情

19.(2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用洗涤剂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2)如何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

                                     

试题详情

18.(3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 ①煤  ②稀硫酸  ③生石灰  ④小苏打  ⑤食盐  ⑥活性炭这六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2)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3)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去除异味的是      

试题详情

17.(3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请用“分子”、“原子”或“离子’’填空:

(1)铜丝是由      构成的;

(2)氧气是由      构成的;

(3)氯化钠固体是由       构成的。

试题详情

16.(3分)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2个氧原子      ;3个二氧化氮分子       ;镁离子       

试题详情

15.根据右图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KCl

B.20℃时将40gNaCl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40g 溶液

C.分别将等质量的KNO3溶液和NaNO3溶液由80℃降温至20℃,均析出晶体,前者析出晶体较多

D.分别将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KNO3溶液和NaNO3溶液由80℃降温至20℃,均析出晶体,所得溶液后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部分碱、酸、盐的溶解性表(20℃)

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 “挥”表示挥发性,“一”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试题详情

14.实验操作考查时,要求考生配制50g5%的NaCl溶液,所给仪器都会用到的一组是

A.胶头滴管  玻璃棒  烧杯    量筒  B.托盘天平  烧杯   量筒    漏斗

C.量筒    烧杯   托盘天平  试管  D.酒精灯   量筒   托盘天平  烧杯

试题详情

13.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