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生铁 B.自来水 C.金刚石 D.空气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2.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0.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人体中的葡萄糖主要由淀粉转化而来,葡萄糖再通过以下氧化反应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
C6H12O6+6O26CO2+6H2O(反应中每克葡萄糖放出热量15.6 kJ)
(1)(2分)请列式计算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2)(5分)人体从葡萄糖中每获取15.6 kJ的能量,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至少要吸入空气多少体积?(氧气的密度取1.43 g/L。计算结果可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3)(3分)走路也能消除因体重偏高而产生的烦恼。l kg人体脂肪贮存了32 200 kJ的能量,常人每行走1 km能消耗能量170 kJ。请计算:在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前提下,假如小胖暑期坚持每天行走10 km,60天后小胖能减少多少质量的脂肪?
29.(12分)做稀盐酸的导电性实验时,小红观察得非常仔细,她不仅看到灯泡亮了,还观察到与电解水相似的现象--两根石墨电极上出现了气泡!于是激发了小红探究气泡成分的欲望。请你来参与小红的探究活动吧!
(1)提出问题。盐酸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2)查阅资料,提出假设。信息资料:①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②HCl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③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2。
提出假设:假设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氯气;假设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
假设3: ;……
以上假设的依据是 。
(3)设计实验。小红决定用电解水的装置重做稀盐酸的导电性实验。
(4)进行实验。用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分别收集稀盐酸通电时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5)收集证据。观察气体颜色.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收集到的无色气体。发现HCl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了两种新物质。
(6)实验分析。若一只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黄绿色。另一试管中的气体能燃烧,则假设 成立;若两只试管内收集到不同的无色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实验证明假设1成立,所以盐酸通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7)反思与评价。联想从电解水实验得出的结论,小红认为可以用电解盐酸的方法来探究HCl中元素的质量比。我认为小红的设想(填“合理”或“不合理”) ,原因是 。
(8)拓展与交流。实验表明:溶液和金属的导电原理在物质变化L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是 ,后者是 。请你对盐酸的导电性实验,再提出一个可供大家探究的新问题 。
28.(6分)以下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请在括号内写出仪器B、F的名称。
(1)若不考虑夹持装置,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其装置应选用以上(填序号) 5种仪器;若改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其装置应选用以上(填序号) 4种仪器。
(2)连接好气体发生装置后,必须先检查 ,然后才能制取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 。
27.(6分)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之前,小芳曾用四朵紫色干燥的石蕊小花做了下图所示的四个探究实验,得出了“CO2溶于水生成酸”的结论。请将各实验的目的或结论填入下表空格中。
实验序号 |
(I) |
(Ⅱ) |
(Ⅲ) |
(Ⅳ) |
小芳的实验现象 |
石蕊小花不变色 |
石蕊小花变红色 |
石蕊小花不变色 |
石蕊小花变红色 |
实验目的和结论 |
目的: |
目的:证明酸溶液 能使石蕊变红色 |
目的: |
结论: |
请判断:若仅做实验(IV),小芳得出的结论是 或 ;
若不做实验(Ⅱ),小芳得出的结论是 。
26.(6分)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物质,其中A为黑色固体。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的化学式为 ,B的化学式为 。
(2)若C为难溶性钙盐,写一个符合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若C为钠盐,写一个符合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上图指定的所有转化反应中,一定不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25.(5分)仔细观察下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三种原子的电子层数(填“相同”或“不同”,下同) ,原子序数 。A、B、C中易形成阴离子的是(填序号,下同) ,不易得失电子的是 。
(2)在元素周期表中,氢、氧、铝元素分别位于第一、二、三横行,依此排布规律可知,A、B、C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都排在第 横行。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