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氮气 蒸馏水 B.空气 稀盐酸 C.氢气 大理石 D.二氧化碳 空气
3.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说明了( )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很小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氧化物 B.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水由水分子构成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死灰复燃 B.磨杵成针 C.滴水成冰 D.积土成山
28.(6分)某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2.5克该样品与0.5克二氧化锰混和。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热t2、t3、t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 |
t1 |
t2 |
t3 |
t4 |
剩余固体质量(克) |
2.12 |
2.08 |
2.04 |
2.04 |
(1)(1分)加热t3时间后氯酸钾是否已经反应完全? (填“是”或“否”)
(2)(2分)求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 克。
(3)(3分)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27.(4分)2008年8月三鹿奶粉中含有超标的三聚氰胺事件再次为中国的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N3(NH2)3],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晶体,无味,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剧毒的氰化物。
(1)试写出三聚氰胺的化学性质:
(2)三聚氰胺中碳、氢、氮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
(3)三聚氰胺的最大特点就是含氮量很高,请列式计算出三聚氰胺中氮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26.(7分)某兴趣话动小组的同学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
解释 |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①
;②
。 |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25.(13分)通过一学期的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
(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若用下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①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
②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把导管一端 ,用双手紧握试管, , 则气密性良好,若松开双手,则可看到的现象是: .
③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①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
②在实验室中使用甲装置还可制取另一种气体,该气体是 ,此时还可使用另一种玻璃仪器代替注射器,请画出该仪器。
24.(3分)小刚为了研究地窖中气体的成分,收集了甲、乙两瓶气体。他先将放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如下图),用放大镜聚焦阳光,使白磷燃烧,瓶里充满白烟。再将甲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再往乙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马上变浑浊。请回答:
(1)该实验说明地窖中的气体含有_________、________。
(2)他将该气体与空气的成分做了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