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41553  141561  141567  141571  141577  141579  141583  141589  141591  141597  141603  141607  141609  141613  141619  141621  141627  141631  141633  141637  141639  141643  141645  141647  141648  141649  141651  141652  141653  141655  141657  141661  141663  141667  141669  141673  141679  141681  141687  141691  141693  141697  141703  141709  141711  141717  141721  141723  141729  141733  141739  141747  447090 

12.(5分)某学习小组将“从空气中制取氮气”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方案:

         

(1)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写出图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除去氧气:他们分别收集一瓶(1)中得到的气体,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甲同学选用红磷,乙同学选用木炭。你认为:选用____________(填“红磷”或“木炭”)的方法不科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误差:此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与氦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请你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写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物质间某些性质的差异选用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分离,是分离物质的基本思路。例如:在工业上,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是利用它们沸点的不同。请列举一种你所知道的利用物质性质差异分离物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1.(4分)下表是某实验报告中的一组数据:

实验序号
试剂l
试剂2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温度/℃

35 mL水
3.2gNa2CO3固体
20
24.3(t1)

35 mL稀盐酸
3.2gNa2CO3固体
20
25.1(t2)

35 mL水
2.5gNaHCO3固体
20
18.5(t3)

35 mL稀盐酸
2.5gNaHCO3固体
20
16.2(t4)

(1)从实验①、③数据可知:Na2CO3溶于水_________热量,NaHCO3溶于水_________热量。(填写“放出”或“吸收”)

(2)根据t2>t1可知:Na2CO3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__热量;根据t4<t3可知:NaHCO3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__热量。(填写“放出”或“吸收”)

试题详情

10.(2分)如图为K物质的溶解度曲线。X、Y两点分别表示K物质的两种溶液(溶剂质量都是100 g)。据图分析:Y点表示K物质的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要使Y溶液变为X溶液,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9.(5分)下表是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及有效成分。

清洁剂名称
洁厕灵
活性彩漂
漂白精
功能
清除马桶内的污垢
漂洗衣物,使
色彩更亮丽
漂除衣物污渍,增白
有效成分
HCl
H2O2
NaClO(次氯酸钠)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纯碱也是家庭中常用的去污清洁剂,“洁厕灵”能否与纯碱混用?_____________。

(2)在盛有少量“活性彩漂”液体的试管中,加少量二氧化锰,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

(3)“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I+X↑+H2O,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8.对照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不是用来作对照实验的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4分)

试题详情

7.科学家用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首次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每辆“纳米车”是用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球形笼状分子“组装”而成的。“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生产复杂的材料和药物,成为“纳米生产”中的有用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C60和金刚石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纳米车”的诞生,说明人类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D.我们可以直接用肉眼清晰地看到这种“纳米车”的运动

试题详情

6.下面是李明同学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性质与用途
B.元素与人体健康
氢气能燃烧--理想燃料
铜具有导电性--作导线
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症
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
C.生活常识
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通电的线路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饮水解渴--水越纯越好
减少水污染--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的塑料

试题详情

5.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进行得越快、越彻底就一定越好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组成或结构变了,其化学性质就变了

C.绿色化学有助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D.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彼此的结合方式多样化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

试题详情

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试题详情

3.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石灰石能被研磨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