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分)某学习小组将“从空气中制取氮气”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方案:
(1)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写出图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除去氧气:他们分别收集一瓶(1)中得到的气体,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甲同学选用红磷,乙同学选用木炭。你认为:选用____________(填“红磷”或“木炭”)的方法不科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误差:此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与氦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请你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写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物质间某些性质的差异选用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分离,是分离物质的基本思路。例如:在工业上,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是利用它们沸点的不同。请列举一种你所知道的利用物质性质差异分离物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分)下表是某实验报告中的一组数据:
实验序号 |
试剂l |
试剂2 |
混合前温度/℃ |
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温度/℃ |
① |
35 mL水 |
3.2gNa2CO3固体 |
20 |
24.3(t1) |
② |
35 mL稀盐酸 |
3.2gNa2CO3固体 |
20 |
25.1(t2) |
③ |
35 mL水 |
2.5gNaHCO3固体 |
20 |
18.5(t3) |
④ |
35 mL稀盐酸 |
2.5gNaHCO3固体 |
20 |
16.2(t4) |
(1)从实验①、③数据可知:Na2CO3溶于水_________热量,NaHCO3溶于水_________热量。(填写“放出”或“吸收”)
(2)根据t2>t1可知:Na2CO3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__热量;根据t4<t3可知:NaHCO3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__热量。(填写“放出”或“吸收”)
10.(2分)如图为K物质的溶解度曲线。X、Y两点分别表示K物质的两种溶液(溶剂质量都是100 g)。据图分析:Y点表示K物质的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要使Y溶液变为X溶液,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5分)下表是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及有效成分。
清洁剂名称 |
洁厕灵 |
活性彩漂 |
漂白精 |
功能 |
清除马桶内的污垢 |
漂洗衣物,使 色彩更亮丽 |
漂除衣物污渍,增白 |
有效成分 |
HCl |
H2O2 |
NaClO(次氯酸钠) |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纯碱也是家庭中常用的去污清洁剂,“洁厕灵”能否与纯碱混用?_____________。
(2)在盛有少量“活性彩漂”液体的试管中,加少量二氧化锰,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
(3)“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I+X↑+H2O,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8.对照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不是用来作对照实验的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4分)
7.科学家用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首次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每辆“纳米车”是用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球形笼状分子“组装”而成的。“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生产复杂的材料和药物,成为“纳米生产”中的有用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C60和金刚石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纳米车”的诞生,说明人类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D.我们可以直接用肉眼清晰地看到这种“纳米车”的运动
6.下面是李明同学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性质与用途 |
B.元素与人体健康 |
氢气能燃烧--理想燃料 铜具有导电性--作导线 |
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症 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 |
C.生活常识 |
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
通电的线路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饮水解渴--水越纯越好 |
减少水污染--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的塑料 |
5.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进行得越快、越彻底就一定越好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组成或结构变了,其化学性质就变了
C.绿色化学有助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D.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彼此的结合方式多样化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
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3.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石灰石能被研磨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