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与方法正确的是( )
3.某校同学以“××河水污染情况调查”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为了较准确地测定河水样品的酸碱度,可以使用( )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pH试纸 D.蓝色石蕊试纸
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指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
33.(共6分)在46.5g硫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72.8g水,再加入104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滤出沉淀(过滤时损耗不计),求:
(1)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2.(共6分)室验室开放日,小明、小佳、小华、小丽等同学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摆放着四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两瓶固体和两瓶液体,同学们决定对“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进行一系列探究。
(1)小明同学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进行混合,立即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对气体是何物质,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小佳同学的猜想可能是① ;② ;……。
(2)我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佳同学猜想①是正确的,实验设计如下:
实 验 步 骤 |
现 象 及 结 论 |
|
|
(3)小华想用下图给定的收集装置收集一瓶小佳同学猜想②中的气体,则气体由 (填a或b)端进入。
(4)小丽同学从另外两瓶试剂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发现混合后,固体发生了变化,但无气泡放出。同学们对加入试管中的固体和液体从不同的反应类型、物质类别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猜想:
猜想一: ;
猜想二: ;
猜想三: ;
……。
31.(共6分)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⑴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
所选 装置 |
操作方法 |
实验现象 |
A |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 |
试管内的液面略有上升 |
B |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
|
C |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 |
|
D |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 |
|
E |
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 |
|
⑵若再分别向A、B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将会看到的现象是:
A: ;B: 。
30.(共4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物质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
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和CO2。下列关系图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
问:(1)根据上图判断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写出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除了与黑色固体甲、乙反应外,请再举一例说明X还能发生化合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共5分)某同学按下列步骤对一种无色溶液进行鉴定实验。请你根据他实验报告中的步骤和现象,填写相应的实验结论(该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
溶液没有颜色变化。 |
该溶液一定不显_____性。 |
(2)另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锌粒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
有无色气体放出,该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
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说明该溶液中的溶质属于类________。 |
(3)再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适量溶液。 |
加入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加入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
白色沉淀是________;说明原溶液为________溶液。 |
28.(共2分)超氧化钾(用X表示)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在载人航天飞机和潜水艇中可用它作制氧剂,供呼吸之用。超氧化钾(X)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X + 2CO2 2K2CO3 + 3O2 则X的化学式为 ,超氧化钾属于 (填酸、碱、盐、氧化物)。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