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46906  146914  146920  146924  146930  146932  146936  146942  146944  146950  146956  146960  146962  146966  146972  146974  146980  146984  146986  146990  146992  146996  146998  147000  147001  147002  147004  147005  147006  147008  147010  147014  147016  147020  147022  147026  147032  147034  147040  147044  147046  147050  147056  147062  147064  147070  147074  147076  147082  147086  147092  147100  447090 

读“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及港口”图据此完成18-21题。

18.我国通往香港的铁路干线是

A.京广线          B.京九线            C.京沪线         D.南昆线

19.京广线、湘黔-浙赣线相交的城市是

A.株洲           B.南昌              C.郑州         D.贵阳

20.与陇海铁路线相连的港口是

A.大连              B.连云港             C.上海             D.广州

21.我国铁路干线中,跨过长江的有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试题详情

读1993年中国、美国和世界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人均产量的比较表,回答 16-17题

 

发电量
水泥
电视机

 
总量
(万吨)
人均
(千克)
总量(亿千瓦时)
人均
(千瓦时)
总量
(万吨)
人均
(千克)
总量
(万部)
人均(部/千人)
总量
(万吨)
人均
(吨)
中国
8956
75.6
8395
708.3
49118.9
329.5
30330
30
115100
1.0
美国
8700
337.0
31459
12186.8
7094
284
14297
60
85768
3.3
世界
71787
128.8
119829
2150.6
114000
215
131387
20
448736
0.8

16.我国主要工业品的总产量和人均量同美国相比,超过美国的是

A.糖                B.水泥               C.钢               D.发电量

17.我国工业品的人均量均超过世界人均量的是

A.钢、发电量、煤              B.发电量、水泥、钢             

C.水泥、电视机、煤            D.钢、水泥、电视机

试题详情

我国的古诗词中有许多语句与地理有关,回答12-15题

12.下列诗词所描写的地区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C.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是指

A.青藏高原      B.天山山脉  

C.大气降水      D.喜马拉雅山脉

1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

1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冬季风          D.夏季风

试题详情

下表为我国部分国情资料,读表回答10-11题

自然资源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居世界
的位次
3
3
4
6
6
人均占有量占
世界人均值
1/3
1/2
1/3
1/4
1/5

10.以上数据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A.总量小、种类多                       B.总量大、种类少

C.人均资源量较多                       D.总量多,人均资源量不足

11.对此我国采取的基本国策是

A.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                      B.计划生育

C.保护各种有限的资源                      D.填海造陆,扩大国土面积

试题详情

我国面积广大,各地建筑物风格各异,下面是我国几种民居示意图,请回答7-9题

7. 分布在黄土高原上的民居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为抵御湿热和毒蛇猛兽而建造的民居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民居丁的建设主要是

A.便于拆迁移动       B.防御狂风暴雨       

C.防范土匪侵袭       D.就地取材便利

试题详情

我国地大物博,许多地方有着美称,回答5-6题

5.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美称正确对应的是

A.东方明珠--香港特别行政区               B.雪域高原--喜马拉雅山

C.天涯海角--台湾省                      D.燕赵大地--河北省

6.“塞上江南”是指

A.河西走廊          B.宁夏平原          

C.吐鲁番盆地        D.东北平原

试题详情

根据我国政区图,回答1-4题

1.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省区有

A.台湾、福建、广东、广西                  B.云南、贵州、广西、广东

C.台湾、海南、广东、广西                  D.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2.东经100度经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划简称有

A.青、蜀、陇       B.青、藏、川

C.滇、渝、黔       D.桂、琼、陕

3.我国跨经度最多的省区的人民政府驻地是

A.拉萨              B.乌鲁木齐           C.呼和浩特         D.兰州

4.最晚看到日出的省是

A.海南省            B.黑龙江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试题详情

31.读下图并结合下列材料,分析回答:(10分)

材料:2005年10月15日,我国宣布青藏铁路全线铺轨完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全线总里程达1118千米。自此,占中国八分之一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青藏铁路穿越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三大山脉,沿着三江源湿地、纳木错湖蜿蜒而过。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

(1)写出城市名称:A           B            

(2)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这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的“三江”指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主要是:(   )

A.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和泥石流   B.地质条件复杂,多桥梁,投资大

C.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D.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4)在青藏高原的一些谷地中,气温较高,风力较小,有利于耕作业的发展,南部的_____        谷地和东北部的              谷地是重要的农业区。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

试题详情

30.读中东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填写地理事物名称:

海洋:A               国家:B                运河:C           

(2)简述D国家的自然环境特征。

(3)为什么中东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试分析其地理原因。

试题详情

29.读“台湾海峡两岸地区”略图,回答有关问题:(14分)

(1)写出图中A点的经纬度:                      

(2)填写地理事物名称:

海峡:C                   城市:E                省区:F          

(3)台湾岛最高峰G是           ,它的海拔是3952米,当H地的气温为30℃时,G山顶的气温大约是        ℃。

(4)台湾岛地处亚欧板块和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以农业为主的经济               B.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经济

C.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D.“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