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利用缬氨霉素对K+的通透性产生影响的特点,研究氧化磷酸化机制。当加入缬氨霉素时,导致K+穿过线粒体内膜脂双层进入基质,观察到的现象是: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功能正常,但ATP合成受抑制。这些现象可以解释
A.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联系不密切
B.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分别由不同体系完成
C.氧化磷酸化不受K+浓度影响
D.K+不影响电子传递
35.接33题。正确解释K+能通过膜,Na+不能通过膜的是
A.K+的载体是缬氨霉素,Na+的载体不是缬氨霉素
B.K+能够与缬氨霉素反应,Na+不能
C.K+能可逆性地与缬氨霉素结合,Na+不能
D.K+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膜,Na+不是
34.接33题。缬氨霉素被加入人工膜后
A.覆盖在膜表面
B.溶解在膜脂中
C.与脂分子形成稳定化学键
D.在膜两侧表面运动
33.分析以与资料:①K+不能通过双分子层的人工膜;②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菌素,与K+具有特异亲和力;③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膜,Na+仍不能通过膜。根据这些资料回答问题:
细胞膜脂双岐对K+的通透性属于
A.高度不通透
B.选择透过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
32.环境中一个特定的刺激可引起动物发生特定的、稳定的反应,这种刺激叫符号刺激。以下各例中,不属于符号刺激引起反应的是
A.杜鹃幼鸟张开大口,引发体型比它小得多的寄主鸟的喂饲行为
B.巴莆洛夫的实验狗听到铃声,引起唾液分泌
C.海鸥面对巢中两只木制假蛋,总是挑选大的一只来孵
D.“灯蛾扑火”
31.接29题。为使推导的探针尽可能地与目的基因序列互补性吻合,应尽量
A.mRNA中含G和C碱基多的片段
B.mRNA中含A碱基多的片段
C.肽链中氨基酸密码子简并性少的片段
D.突变不易发生的DNA片段
30.接29题。下列哪一项的原因,使推导结果不是唯一的?
A.DNA与RNA之间的碱基互补发生错误配对
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的错误配对
C.密码子的简并性
D.基因突变
29.用于核酸分子杂交的核酸探针,一般有17~20个核苷酸长度。近年来,多肽顺序测定技术进步很大,使利用氨基酸顺序推导探针的核苷酸顺序变得简单易行。用此法可以推导合成以下哪一部分序列探针?
A.启动子 B.操纵子 C.内含子 D.外显子
28.同一个体的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以下哪一项相同?
A.基因 B.mRNA C.酶 D.细胞表面受体
27.RNA含量最高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 B.线粒体 C.中心体 D.高尔基体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