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下图是晴天的上午,某同学设计的用于观察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此装置存在明显问题,请你指出来,并说明如何改正。
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请将内容填写完整:
下午,打开袋口,迅速把一支快要熄灭的火柴伸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_______较丰富,这是__________的结果。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就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支燃烧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的________较丰富,这是__________的结果,该生理活动的场所是___________。
32.2007年10月,辽宁农民在水稻田中进行养蟹试验并初获成功。插秧时,他们调整了水稻种植的行间距,留出较宽的养蟹通道,使得稻田有较长的透光时间。放养蟹苗后,稻田中的稻谷虫等多种害虫,成为螃蟹丰富的食物,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实现了稻、蟹双丰收(如下图),农民既节省了农药、化肥又生产了有机食品。
(1)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成分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将螃蟹的粪便和动植物的残体变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物质。
(2)水稻、稻田害虫、螃蟹三者中,生物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如果稻田被喷过农药,则三者中体内农药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该生物身体的结构层次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个体。写出该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__________。
(3)农民放养螃蟹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何保持生态系统相对平衡与稳定,因为任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____________。
(4)研究上述高效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5)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增大行间距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水稻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请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各100粒)的绿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如下表:
装置 |
甲 |
乙 |
丙 |
丁 |
||||
场所 |
日光下 |
日光下 |
黑暗中 |
黑暗中 |
||||
温度 |
23℃ |
23℃ |
23℃ |
23℃ |
||||
棉花干湿状态 |
潮湿 |
干燥 |
潮湿 |
干燥 |
||||
数日后种子萌发情况 |
发芽 |
未发芽 |
发芽 |
未发芽 |
发芽 |
未发芽 |
发芽 |
未发芽 |
92 |
8 |
0 |
100 |
93 |
7 |
0 |
100 |
(1)根据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种了萌发需要__________。
(2)种子萌发后,如果继续培养几周,幼苗生长较好的应该是___________组。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要证明“黑暗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用___________作对比。
(4)丙组中有7粒种子没有萌发,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
30.下列甲是在光下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乙和丙是另2个装置,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是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都是 D、乙和丙都不是
29.将美国甜玉米的胚与中国老玉米的胚乳(见下图)嫁接,长出的植株的种子是
28.除下列哪项外,其余现象均表明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A.走进贮存蔬菜的地窖,手中蜡烛的火焰变小
B.潮湿种子堆周围的空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潮湿的种子堆散发出热气
D.堆放的白菜散发出霉气
27.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类无色透明塑料、低粘性蜡等物质,在移栽植物时,若将其喷到叶面上,则能结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不易通过的薄膜,能大大提高植株的成活率。这主要是因为薄膜
A.增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B.增强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C.减弱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D.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26.玉米粒上经常出现缺粒现象,主要原因是
A.传粉不足 B.光照不足 C.开花数少 D.肥料不足
25.白天在光下绿色植物能表现出光合作用,而表现不出呼吸作用,是由于
A.只进行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C.没有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显示不出来。
2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①食物来源②空气来源③氧气来源④能量来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