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病人,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组成成分不能含有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和维生素 D.氨基酸
3.下图是关于水果存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与二氧化碳气体量的关系曲线。根据下图,你认为存放水果以什么状态下的氧气浓度为最好
A.A B.B C.C D.D
2.水涝地中的植物出现萎蔫的原因是
A.土壤溶液浓度过大 B.蒸腾作用过于旺盛
C.土壤中养料太少 D.土壤中氧气不足
1.海水中含碘不高,生活在海水中的海带含碘很高。但碘仍能进人海带的细胞,其他的无机盐却很难被细胞吸收,这主是要由于
A.细胞壁的保护作用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C.细胞核的遗传功能 D.细胞质对溶解物有选择作用
33.(6分)Ⅰ.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时,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将甲叶片的主脉切断(断点上方为A部分,断点下方为B部分);
②用不透明袋将乙叶片全部罩上;
③将装置放于黑暗中处理24小时;
④再将装置放于光下照射4小时,取下甲、乙叶片,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观察到的现象:a.甲叶片B部分呈蓝色、A部分不呈蓝色;b.乙叶片不呈蓝色。
请你分析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现象a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
(2)现象b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
(3)在取下罩在乙叶片上的口袋时,发现口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请你帮助他们分析,水珠是由植物叶片的_________形成的。
(4)在该探究中,步骤________(填序号)是为了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Ⅱ.小华在“探究鱼胸鳍的作用”时,将一条鲫鱼的脚鳍捆绑后放入水中,观察到它的运动失去自如,腹部向上;松掉捆绑,它的运动恢复正常。
(1)请你根据小华的实验现象,分析鱼的胸鳍具有_________的作用。
(2)小华在该探究中,运用了科学探究的____________法。
32.(4分)豌豆的种子黄色由显性基因R控制,绿色由隐形基因r控制。一粒黄色的豌豆种子A萌发后发育成成熟的植株,该植株进行白花传粉后,产生了190粒种子,其颜色及数量记录如下表。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种子颜色 |
黄 |
绿 |
白 |
种子数目 |
143 |
46 |
1 |
(1)豌豆种子的颜色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
(2)控制A种子颜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
(3)豌豆开花后必须经过____________两个重要生理过程才能发育成种子。
(4)豌豆种子是由花中的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31.(4分)不法分子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造成震惊全国的“三鹿牛奶事件”。长期喝这样的牛奶,会造成肾结石、肾衰竭等病变。
(1)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最终在人体的____________中进行。
(2)肾单位中___________的过滤作用发生障碍,导致血液中废物大量聚集,使肾功能严重受损,造成肾衰竭。
(3)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人体心脏的______。
(4)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小芳天天喝牛奶但仍缺钙,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缺少______。
2.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话表明了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有机物
B.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都属于两栖动物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涵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陈章良教授成功地将固氮基因整合到小麦的DNA分子中,该项研究利用的是杂交育种技术
1.关于下列各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甲中4是植物根尖吸收水分、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图乙中鸟的肺和气囊都要进行气体交换,为它在飞行时提供足够的氧气
C.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肺内气压变化处于图丙曲线中AB段时,人的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D.环保塑料袋能在较短时间内被图丁中④分解,从而减少白色污染
34.(10分)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ml的清水中2-3天;
B.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标签甲、乙、丙、丁;
C.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D.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50ml、100ml、200ml、400ml电池浸出液;
E.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5条金鱼,定时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如下:
|
甲 |
乙 |
丙 |
丁 |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
50 |
100 |
200 |
400 |
鱼存活的平均天数 |
15天 |
12天 |
7天 |
1天 |
根据以上设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E步骤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 ________________该如何设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