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闭合开关S,待电流达到稳定后,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电容器C所带电荷量为Q,将滑动变阻器P的滑动触头从图示位置向a移动一些,待电流达到稳定后,则与P移动前相比 ( )
A.U变小 B.I变小 C.Q增大 D.Q减小
1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拴住放在水平粗糙传送带上,物体距传进带左端距离为L稳定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当传送带分别以v1、v2的速度作逆时针转动时(v1<v2),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1、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B.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
C.F1=F2 D.F1<F2
16.钍核()发生衰变后变成(),同时伴随着放出一个光子,下列说正确的是 ( )
A.射线的穿透能力比B射线的穿透能力强
B.因为衰变过程中原子核的质量数没有改变,所以不会出现质量亏损
C.给钍加热,钍的半衰期将变短
D,原子核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
15.如图所示为两列沿同一根绳传播的(虚线表示甲波,实线表示乙波)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其中甲波向右传播。乙波向左传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波的速度v1与乙波的速度v2一样大
B.甲波的周期T1与乙波的周期T2一样大
C.这两列波将发生干涉现象绳上x=-0.3m处的质点的振动始终减弱
D.绳上x=0.2m处的质点的振动始终加强,位移始终最大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压缩时,气体压强一定增大
B.-定质量的气体吸热后,温度一定会升高
|
D.在完全失重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没有压强
25.(19分)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A以速率v0向右运动. 在小球A的前方O点有一质量为m2的小球B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小球A与小球B发生正碰后小球A、B运动方向相反,小球B被在Q点处的墙壁弹回后与小球A在P点相遇,OQ=1.5OP. 假设小球间的碰撞及小球与墙壁之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求两小球质量之比m1/m2。
24. (19分)如图所示,x轴上方是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下方是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方向如图,屏MN距y轴为s。今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正粒子(不计重力)从坐标原点O沿y轴正方向射入磁场,若要粒子垂直打在屏MN上,求∶
(1)粒子从原点射入时的速度v;
(2)粒子从射入磁场到垂直打在屏MN上所需的时间t.
23.(16分)如图所示,在距地面高为H=45 m处,有一小球A以初速度v0=10 m/s水平抛出,与此同时,在A的正下方有一物块B也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方向滑出。 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A、B均可看作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A球落地时,A、B之间的距离。
22.(18分)实验题
(1)在测量长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测量结果为3.240 cm,那么使用的测量工具可能是
( )
A.毫米刻度尺
B.精度为0.1mm的游标卡尺
C.精度为0.05mm的游标卡尺
D.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
E.螺旋测微器
(2)测量一只量程已知的电压表的内阻,所备器材如下:
A.待测电压表V(量程3V,内阻未知)
B.电流表(量程3A,内阻0.01Ω)
C.定值电阻R0(阻值2kΩ,额定电流50mA)
D.电池组E(电动势略小于3V,内阻不计)
E.多用电表 F.开关S1、S2,导线若干
有一同学利用上面所给器材,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①首先,用多用电表进行粗测:多用电表电阻挡有4个倍率,分别是×1kΩ、×100Ω、×10Ω、×1Ω。该同学选择×10Ω倍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测量,发现指针偏角太小(接近左端)。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他又将选择开关拨到了与×10Ω邻近的倍率上,若这时刻度盘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那么测量结果是 _______ Ω.
②为了更精确地测出此电压表内阻,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A、B两实验电路. 你认为其中较合理的电路是图_____.
③用你所选择的电路进行实验,请简述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所测量的符号表示电压表内阻RV= _______________
21、如图所示是物理学家迈克耳孙测定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八面镜静止不动时,望远镜C中可见光源S的像,现在使八面镜开始转动,并且使转速逐渐增大到每秒n转时,在望远镜C中又可看到光源S的像,如果测得入面镜与凹镜之间的距离是L,凹镜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忽略,则测得的光速是( )
A.16nL B.8nL C.4nL D.2nL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174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