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12分)
“10米折返跑”的成绩反应了人体的灵敏素质。如图所示,测定时,在平直的起点终点线与折返线间的跑道上,受试者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10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木箱,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到达起点终点线时,测试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一次“10米折返跑”的成绩。设受试者匀加速起跑的加速度为4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到达折返线时需减速到零,匀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为8m/s2,返回时的10m与前10m的运动情况相同。求该受试者一次“10米折返跑”的成绩。
15.(10分)一直流电压表,电阻为RV,一直流电源(电动势未知,内阻可忽略不计),两个单刀开关S1、S2及若干导线,已知电压表的量程略大于电池组的电动势,现用这些器材测量一电阻值较大的定值电阻Rx的值。
(1)为达到上述目的,将题中下侧对应的图连成一个完整的实验电路图。
(2)简述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数据(数据用文字和符号表示):
(3)可以计算出Rx=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14.(9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来验动量守恒定律,让质量为m1的小球从斜槽某处由静止开始滚下,与静止在斜槽末端质量为m2的小球发生碰撞。
(1)实验中必须的条件是 。
A.m1必须大于m2 B.斜槽必须是光滑的
C.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D.m1每次必须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
(2)实验中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 。
A.两小球的质量m1和m2 B.两小球的直径d1的d2
C.桌面离地面的高度H D.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s
(3)下列说法中有利于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的是 。
A.两小球的质量差越大越好
B.小球释放点离地面的高度越大越好
C.调整斜槽,使m1、m2碰撞时球心在同一水平面上
D.将小球重复10次的落点用半径尽量小的圆圈住,其圆心作为小球的落点位置
13.(4分)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实验中,已知所用油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油滴质量为m,油滴在液面上扩散后的最大面积为S,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以上各量均采用国际单位,由此可知 。
A.油分子直径 B.油分子直径
C.油滴所含分子数 D.油滴所含分子数
12.如图,虚线范围内为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匀强磁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2分)
11.在如图(甲)所示电器中,D为理想二极管(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R1=30Ω。R2=60Ω,R3=10Ω,在MN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时,R3两端电压表的读数大约是 ( )
A.3V B.3.5V C.4V D.5V
10.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如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图。假定用动能为E的电子束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1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能量后,最多可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则关于E的取值正确的是 ( )
A.E=158.1eV B.E>2428.4eV
C.E<2371.5eV D.2371.5eV<E<2428.4eV
9.如图(甲)所示,从O点沿x方向水平抛出的物体,抵达斜面上端的P点时,其速度方向恰好与斜面平行,然后沿着斜面无摩擦滑下。从抛出点开始计时,下列描述该物体沿x方向和y方向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中,大致正确的是 ( )
8.如图是一个圆柱体棱镜的截面图,图中A、B、C、D、E将半径OM分成6等份,虚线AA1、BB1、CC1、DD1、EE1平行于半径ON,ON边可吸收到达其上的所有光线。已知该棱镜的折射率n=1.5,若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并覆盖OM,则光线 ( )
A.不能从圆弧NC1射出 B.只能从圆弧ND1射出
C.能从圆弧D1E1射出 D.能从圆弧E1M射出
7.示波器是一种多功能电学仪器,可以在荧光屏上显示出被检测的电压波形。它的工作原理等效成下列情况:如图(甲)所示,真空室中电极K发出的电子(初速不计),经过电压为U1的加速电场后,由小孔S沿水平金属板A、B间的中心线射入两板间。在两极板右侧且与极板右端相距D处有一个与两板中心线垂直的范围很大的荧光屏,中心线正好与屏上坐标原点相交(x方向水平,y方向竖直),电子通过极板间打到荧光屏上将出现亮点。若在A、B两板间上如图(乙)所示的电压,则荧光屏上亮点的运动规律是( )
A.沿y轴方向做匀速运动 B.沿x轴方向做匀速运动
C.沿y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 D.沿x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