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央电视台开设《百家讲坛》,面向大众讲史讲经,如于丹教授讲解《论语》,易中天教授讲《三国》等深受大家欢迎。请你就《百家讲坛》的形式和作用为它写一幅对联,每句不超过16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两个句子: (4分)
例句: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
豪放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婉约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默写: (8分)
(1)羽扇纶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呜呼!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 (苏洵《六国论》)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5)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5.翻译下列句子(共10分)
(1)若民,则无恒产,因元恒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上患吏多受贿,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寿星;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一一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足以畜妻子 养活
B.故民之从之也轻 容易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穿
D.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治理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C.然后驱而之善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B.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 D.申之以孝悌之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不赂者以赂者丧
1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部分都是常见的文言现象,请找出不同类的一项是
A.可谓智力孤危 C.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冤于诸侯
叶叶相交通 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B.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 D.终老不复取
戍卒叫,函谷举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中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以恒产养恒心,民安才能国强;与选文(二)中唐太宗对侍臣所言的不应“刻民以奉君”,应善待百姓的道理是一致的。
B.选文(一)中,孟子认为,成就王业的根本是让百姓居有所,食有粮,穿有衣,教有方,能做到这几点就可以了。
C.选文(二)唐太宗要杀一个受贿的官吏,裴矩当面批评是唐太宗教育不足,此人不应被杀。裴矩的做法得到太宗的嘉许,说明太宗的知错能改,十分开明。
D.唐太宗对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的受贿深恶痛绝,但他采取了较为特殊的惩治方法,也反映了他惜才爱将的心理。
第Ⅱ卷(共108分)
(一)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一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