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6085  16093  16099  16103  16109  16111  16115  16121  16123  16129  16135  16139  16141  16145  16151  16153  16159  16163  16165  16169  16171  16175  16177  16179  16180  16181  16183  16184  16185  16187  16189  16193  16195  16199  16201  16205  16211  16213  16219  16223  16225  16229  16235  16241  16243  16249  16253  16255  16261  16265  16271  16279  447090 

24.答案要点: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度。(1分)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1分)中国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的命运。(1分)

    (2)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是这次改革的领导者,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奴;(1分)日本:天皇是改革的主导者,拥有实权,积极推进明治维新的开展;(1分)中国:光绪帝同情变法,作出改革举动,但由于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导致变法失败。(1分)

    (3)核心主张:发展资本主义(1分);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1分);改革方式: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分)。

    (4)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答对任3点给3分)

 

试题详情

24.解析:本题考查了在工业文明冲击下出现的欧亚三国进行的改革。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是要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二是要注意比较三国改革前的不同背景(俄国是独立主权国家;日本和中国尽管主权不独立,但日本改革要比中国早,资本主义还处于自由竞争的阶段;中国改革的时代,资本主义已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试题详情

23.答案要点: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必要性: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1分);其实质是强调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或者保存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2分);标志: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分);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1分)。

    (2)目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1分)体现: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1分)。成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1分)。    ‘

    (3)关键是国共两党平等会谈(1分);“一国两制”(1分)。

    (4)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2分)

 

试题详情

23.解析:本题前两问考查了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注意结合材料分析两次国共合作的相关问题,为今天期待的国共第三次合作,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奠定基础。在一国两制的大前提下,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试题详情

22.答案要点: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主要观点:工业化是西方富民强国之原因;不同意“商务立国”的看法,强调只有工业建设才能创造财富(或工业建设是商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兴办实业是富国御侮之道。(3分)进步潮流:实业救国。(1分)

    (2)原因:一战的影响,与军工相关的原材料价格暴涨。(1分)特征: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或“黄金时代”或进一步发展)(1分)原因: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使民族工业再次陷入举步维艰的状况;用土法开采金属矿是失败的主要原因;经营者应对无方,改革措施不力。(任2点给2分)

    (3)根本因素: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1分);因素:国家民族的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以提供原材料及消费市场(3分)

 

试题详情

2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注意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来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在不同时代或发展或迟滞的原因。分析原因主要从三方面(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自身)分析原因。

试题详情

    材料二  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元。其他如锡如水银如锌铝,产额既有增加,价值亦皆骤涨。其尤可惊异者,厥为钨矿。钨之发现,始于民国4年,至于6、7年,则江西湖南广东所产达4000余吨,价值lOOO万元。世界产钨之国,除美国外,殆以吾国为最。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者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三  夫计划之确切。组织之严密,技术之专精,会计之优良,以及一切管理之科学化,因为经营工业应具备条件。然此仅能指环境优越而一时便利之某一地,成某一业而言,成指某资本雄厚之某一工厂或某一公司而言。若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主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国货与实业》1941年1月1日,创刊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张謇的主要观点。(3分)(不得摘抄原文)在他的引导下,近代中国出现了哪股进步潮流?(1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南方金属矿的产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特征?(1分)结合材料二分析南方金属矿业发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分)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什么?(1分)并结合材料三归纳我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