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570  1578  1584  1588  1594  1596  1600  1606  1608  1614  1620  1624  1626  1630  1636  1638  1644  1648  1650  1654  1656  1660  1662  1664  1665  1666  1668  1669  1670  1672  1674  1678  1680  1684  1686  1690  1696  1698  1704  1708  1710  1714  1720  1726  1728  1734  1738  1740  1746  1750  1756  1764  447090 

2、从心理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

试题详情

1、从教育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试题详情

1、培养合作意识

 

在新生入校伊始,教师便可利用多种时机培养他们树立起合作的意识。如,教师问第一天上学的小学生:你交上新朋友了吗?问问坐在你周围同学的名字,下课你们一起玩好吗?然后,教师在经过观察,初步掌握学生的情况后,将学生按性格特点及学习习惯等方面互补搭配建立小组。并且,让他们自己给小组命名。孩子们兴趣很高,纷纷为自己的小组起个好名字。如:博士队、前进队、金星队、超越队等。教师鼓励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便为合作学习开启了大门。

 

试题详情

3、确立新的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方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由以下事件构成:

●引起注意和唤起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就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形成共识;

●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

●规划学习领域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引出作业并适时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

●促进保持和迁移。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在任何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这样一个问题,这对于我们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将很有帮助。我们认为在如下情况下,学生有可能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因此,教师的教学采用如下策略,将有助于增进教学的效果:

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

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

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

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

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

 

(四)、一年级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年级小学生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落实《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应结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习。

 

试题详情

2、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从最广义的角度来看,我们试图带给学生和学生经验到的一切都是课程。而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中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新、超常的表现)等等。

 

 

试题详情

1、要明确教师的职责

 

教师在教学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职责: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试题详情

3、加强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正确利用形成性评价提供的信息改革教学,完善教学过程。

 

 

这一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在教学中摆正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位置?在小学阶段,怎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呢?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学习者积极发展各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而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二)、为什么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首先在于我们对“什么是教育”的思考。

究竟什么是教育呢?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老师在上课,这一定就是教育吗?教师里发生了什么?学生获得的又是什么?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也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学生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需要:

●探究的需要;

●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

●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

●承担责任的需要。

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还在于:我们不能对“课堂上的收获”作狭隘的理解,收获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如概念、定义原理(公理、定理)公式、基本事实等的掌握以及认知策略的完善,也应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等。

具体地说,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

●知识的建构与运用;

●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完善;

●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

●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改变与完善;

●技能的形成、巩固和熟练。

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的学习与探究学习。

 

(三)、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试题详情

2、改革评价的方式,除笔试外,采取游戏、比赛、观察、记录等以获取学生更全面的语文素养信息。

试题详情

1、改革评价的内容,让评价成为促进和引导改革的动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