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1831  171839  171845  171849  171855  171857  171861  171867  171869  171875  171881  171885  171887  171891  171897  171899  171905  171909  171911  171915  171917  171921  171923  171925  171926  171927  171929  171930  171931  171933  171935  171939  171941  171945  171947  171951  171957  171959  171965  171969  171971  171975  171981  171987  171989  171995  171999  172001  172007  172011  172017  172025  447090 

28.(18分)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装置先进行了有关实验:

⑴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在答题卡上相应图中把导管补充完整。

⑵实验中他们取6.4 g铜片和12mL 18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请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药品中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2CO3溶液

⑶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两学生进行了如下设计:

   ①甲学生设计方案是:先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的量,再计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他认为测定SO2的量的方法有多种,请问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

B.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用稀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C.用排水法测定装置A产生气体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D.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②乙学生设计的方案是: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取20mL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甲基橙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已知:Cu(OH)2开始沉淀的pH约为5),通过测出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来求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假定反应前后烧瓶中溶液的体积不变,你认为乙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能否求得余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_______(填“能”或“否”),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再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来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简要写出操作步骤及需要测定的数据(不必计算)。

试题详情

27.(14分)已知A为酸式盐,B为某二价主族金属(其原子序数不超过20)的化合物,常温常压下C、D、F、G、I均呈气态,H为无色液体。等物质的量的A、B充分混合后加热能恰好完全反应(如下图所示),E的式量为100,G的式量比F大16。图中反应条件(除加热外)均已略去。

 

⑴写出B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I的结构式         

⑵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向A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             

②气体I通入B溶液中                        

⑶写出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⑷如对盛有气体G的密闭容器(带可移动的活塞)进行压缩操作,产生的现象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6.(16分)已知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等于D元素的核电荷数,且D元素的核电荷数为C的2倍;C、D两元素同主族,且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面两个反应

①化合物(只含A、B)跟化合物(只含B、C)按物质的量比2:3反应生成单质(含B)和化合物(只含A、C)

②化合物(只含A、D)跟化合物(只含C、D) 按物质的量比2:1反应生成单质(含D)和化合物(只含A、C)

请通过分析后回答:

⑴B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

⑵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反应①中的化合物(只含A、B)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其中每生成单质D 32g,反应中有_____ mol电子转移。

⑷含有这四种元素(四种元素都含有)的各种化合物中,相同浓度下,溶液的pH最小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该化合物的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3.下列反应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A.  NH4ClNH3↑+ HCl↑       B.  Na2CO3+CO2+H2O=2NaHCO3

C.  2NaOH+Cl2 =NaCl+NaClO+H2O    D.  2 Na2O2+2CO2=2Na2CO3+O2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试题详情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2Cl-+2H2O  Cl2↑+H2↑+2OH -

B.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人过量CO2:ClO-+CO2+H2O = HClO+HCO3-

C.  小苏打溶液与甲酸溶液混合:HCO3-+H+ = H2O+CO2

D.  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Fe2++H2O2+2H+ = Fe3++2H2O

试题详情

1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C.  除去N2中的少量O2:  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D.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  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试题详情

10.下列各组顺序不正确的是:

A.  粒子半径:S2- > Cl - > F - > Na+ > Mg2+ 

B.  热稳定性:SiH4 < PH3 < NH3 < H2O < HF

C.  熔点: SiO2 > NaCl > 干冰 > 碘 > 臭氧

D.  还原性:HF < HCl < HBr < HI < H2S

试题详情

9.下列能够使反应 :Cu+2H2O=Cu(OH)2+H2↑ 获得成功的是:

A.  铜片作原电池的负极,碳棒作原电池的正极 ,氯化钠作电解质溶液

B.  铜--锌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

C.  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

D.  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

试题详情

8.已知C3N4晶体具有比金刚石还大的硬度,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下列关于C3N4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3N4晶体可能是分子晶体,晶体中微粒间通过共价键相结合      

B.  C3N4晶体中每个碳原子连接4个氮原子,每个氮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

C.  C3N4晶体中,C-N键的键长比金刚石中C-C键的键长要长   

D.  C3N4晶体中每个氮原子上还有2对未共用电子

试题详情

7.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磺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 · mol-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 + O2(g) = 2H2O(l);△H=-285.8 kJ· mol-1

C.  Ba(OH)2 · 8H2O(s) + 2NH4Cl(s) = BaCl2(s) + 2NH3(g) + 10H2O(l);△H<0

D.  已知中和热为57.3 kJ · mol-1,若将含0.5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 Kj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