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最近美国宇航局(NASA)马里诺娃博士找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104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丙烷(C3F8),并提出用其“温室化火星”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的计划。有关全氟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
B、全氟冰烷的电子式为:
C、相同压强下,沸点:C3F8<C3H8
D、全氟冰烷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1、2005年4月22日是第36个“世界地球日”,我国国土资源部确定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你认为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控制含磷剂的生产和使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保护水资源
C、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尽量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D、实现资源的“3R”利用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
24.(12分)现有A、B、C、D四种有机物,已知: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104;A是芳香烃,B、C、D均为烃的含氧衍生物,四种物质分子内均没有甲基;A、B、C、D能发生如下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X、Y、Z(反应方程式未注明条件):
①nA→X ②nB→Y(聚酯)+ nH2O ③nC + nD→Z(聚酯)+ 2nH2O
请按要求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 ① ,Z的结构简式是 ② 。
(2)在A中加入少量溴水并振荡,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
;
(3)B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分子中含结构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④ 。
23.(18分)M5纤维是近年来开发出的一种超高性能纤维,它比现有的防爆破材料轻35%,用它制成的头盔、防弹背心和刚性前后防护板,在战争中保住了很多士兵的生命。M5纤维是线形结构且又有分子间氢键的聚合物,在三维方向x、y、z上,当方向z是聚合物主链方向时,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氢键具有其晶体结构的特征。下面是M5纤维的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未注明条件):
请回答:
(1)合成M5的单体的结构简式:F ① ,G ② ;
(2)反应类型:A→B: ③ ,B→C: ④ ;
(3)生成A的同时可能生成的A的同分异构体: ⑤ ;
(4)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C→对苯二甲酸: ⑥ ;
D→E: ⑦ ;
(5)1mol的F与NaHCO3溶液反应,最多耗NaHCO3 ⑧ mol;
(6)M5纤维分子间为什么会有氢键?请分析说明: ⑨
22.(10分)有A、B、C、D、E、F、G七种元素,除E为第四周期元素外其余均为短周期元素。A、E、G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其余元素位于p区,A、E的原子外围电子层排布相同,A的原子中没有成对电子;B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C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nnpn+1;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列同周期主族元素第三高;F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G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D ① ,G ② ;
(2)D的前一元素第一电离能高于D的原因: ③ ;
(3)由A、B、C形成的ABC分子中,含有 ④ 个σ键, ⑤ 个π键;
(4)由D、E、F、G形成的盐E2DF4、GDF4的共熔体在冷却时首先析出的物质是
⑥ (写化学式),原因是 ⑦ ;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试题(共30分)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试题(共30分)
21.(20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a |
|
|
||||||||||||||||
b |
|
|
|
|
|
|
|
|
|
|
|
c |
d |
e |
f |
|
|
|
g |
h |
i |
j |
|
k |
I |
m |
|
||||||||||
n |
|
|
|
|
|
|
o |
|
|
|
|
|
|
|
|
|
|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元素o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 ①
(2)d的氢化物的分子构型为 ② ,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③ ;k的空气中燃烧产物的分子构型为 ④ ,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⑤ ,该分子是 ⑥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第三周期8种元素按单质熔点高低的顺序
如右图,其中序号“8”代表 ⑦ (填
元素符号);其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⑧
(填右图中的序号)。
(4)由j原子跟c原子以1:1相互交替结合而
形成的晶体,晶型与晶体j相同。两者相比
熔点更高的是 ⑨ ,试从结构角
度加以解释: ⑩ 。
(5)i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所示,其
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
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
若已知i的原子半径为d,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请回答:
①晶胞中i原子的配位数为 11 ,一个晶胞中i原子的数目为 12 。
②该晶体的密度为 13 (用字母表示)。
20.(10分)在实验室中做如下实验: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 (g) + B (g) 2C (g);△H = Qkj / mol
(1)若A、B起始物质的量均为零,通入C的物质的量(mo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 序号 |
![]()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1 |
800℃ |
1.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50 |
2 |
800℃ |
n3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3 |
800℃ |
n2 |
0.92 |
0.75 |
0.63 |
0.60 |
0.60 |
0.60 |
4 |
730℃ |
1.0 |
0.90 |
0.80 |
0.75 |
0.70 |
0.65 |
0.65 |
根据上表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①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min内反应的平均速度为 ① mol / (L·min);实验2中采取的措施是 ② ;实验3中n3 ③ 1.0mol(填“>、<、=”)
②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中Q ④ 0(填“>、<、=”),理由是
⑤ 。
(2)在另一反应过程中A(g)、B(g)、C(g)物质的量
变化如右图所示,根据图中反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的 ⑥ 。
a.10 ~ 15min可能是升高了温度
b.10 ~ 15min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20 min时可能是缩小了容器体积
d.20 min时可能是增加了B的量
(3)一定条件下,向上述容器中通入5molA (g)和3molB(g),
此时容器的压强为P(始)。反应进行并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为P(始)的。若相同条件下,向上述容器中分别通入a molA(g)、b molB(g)、c molC(g),欲使达到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仍为P(始)的
。
①a、b、c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⑦ , ⑧ 。
(一个用a、c表示,另一个用b、c表示)
②欲使起始时反应表现为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a的取值范围是 ⑨ 。
19.(8分)现有常温下的0.0mol·L-1纯碱溶液。
(1)你认为该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①
为证明你的上述观点,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简述实验过程: ②
(2)同学甲认为该溶液中Na2CO3的水解是微弱的,发生水解的CO32-离子不超过其总量的10%。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③
(3)同学乙就该溶液中粒子之间的关系写出了下列四个关系,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④
A.c(Na+) = 2c(CO32-) B.c(CO32-)>c(OH-)>c(HCO3-)>c(H2CO3)
C.c(CO32-)+c(HCO3-) = 0.1mol·L-1 D.c(OH-) = c(H+) +c(HCO3-) + 2c(H2CO3)
(4)水解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水解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称为水解常数(用Kh表示),请写出Na2CO3第一步水解反应的水解常数的表示式: ⑤
18.(8分)已知水在25℃和95℃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
(1)则2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 ①
(填“A”或“B”),请说明理由 ②
(2)25℃时,将pH = 9的NaOH溶液与pH = 4的H2SO4
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 = 7,则NaOH溶液
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 ③
(3)95℃时,若100体积pH1= 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2= 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④
(4)曲线B对应温度下,pH = 2的某HA溶液和pH = 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 = 5。请分析其原因: ⑤
17.(8分)将煤转化为水煤气是通过化学方法将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方法之一。煤转化为水
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 + H2O (g) CO + H2。
C (s)、CO (g)和H2 (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H2
(g) +O2 (g) = H2O (g) △H2=-242.0kJ·mol-1;
CO
(g) +O2 (g) = CO2 (g) △H3=-283.0kJ·mol-1;
试回答:
(1)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 (s)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 。
(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molCO(g)和1 molH2 (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1mol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② (填“多”或“少”)。
甲同学据此认为:“煤炭燃烧时加少量水,可以使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
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作出了下列循环图
请你写出△H1、△H2、△H3、△H4之间存在的关系式 ③
乙同学据此认为:“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与直接燃烧煤放出的热量相同。”请分析:甲、乙两同学观点正确的是 ④ (填甲与乙)同学,另一同学出现错误观点的原因是 ⑤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