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分)据材料称:钠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钠,氮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3N+4H2O3NaOH+NH3·H2O。某学校化学研究学习小组,为了研究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取11.5g钠单质放在一块薄铁皮上,上扣一玻璃罩(玻璃罩内为干燥且无酸性气体的空气),用酒精灯加热薄铁皮,钠完全燃烧,将燃烧产物投入水中,得到一种纯净气体0.224L(标准状态)和1.00L溶液,从中取出25.0mL溶液,和13.5mL 1.00mol·L-1HCl溶液刚好完全反应。求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成分及物质的量。
19.(8分)加入0.1 mol MnO2粉末于50 mL过氧化氢(H2O2,ρ=1.1 g·mL-1)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实验时放出气体的总体积是_______,放出气体所需时间为_______。
(2)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_________ ,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计算H2O2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 。
18.(11分)在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相同而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主产物,如:
请根据以下框图回答问题:
已知物质A显酸性,F为七原子组成的环状物。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Ⅰ、Ⅱ、Ⅲ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化学方程式:
D+E→F: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C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酯类物质的结构简式:(任写两种)
________ 、________ 。
17.(8分)有A、B、C、D、E、F、G七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E、B与F、D与G分别是同主族元素,且D、G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是A、E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2倍,B、D在周期表中与C相邻。据此回答:
(1)E与D两元素可形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且甲、乙所含E、D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和1∶1,则乙的化学式为 ,其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 。
(2) B、F两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
(3)由A、C、D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 水的电离(填“抑制”或“促进”或“不影响”),原因是
(4)目前人们得到C元素的单质C4,其结构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推断出的元素,下同) ,还得到一种C4A44+的阳离子,其结构式为 。
16.(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模拟工业制造硫酸的生产过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装置A用来制取氧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炉内放一定量黄铁矿粉末,在高温条件下和A装置制出的氧气充分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在该反应中____________做氧化剂,若消耗了12gFeS2有_________mol电子发生了转移;
(3)C装置为净化装置,若无该装置,将混合气体直接通入D装置,除对设备有腐蚀外,还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D装置的温度是400℃~500℃,回答在工业中不采取加压措施的原因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为检验从接触室出来的气体成分,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①A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中盛放98.3%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提出可用饱和NaHSO3溶液代替98.3%的浓硫酸,请你判断乙同学的方案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 。
15.(7分)使用常用仪器,运用化学原理进行巧妙的设计,就可以用同一个简单的装置实现多种用途。
图1 图2 图3
(1)利用图1装置,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收集NO,试简述操作方法:
① ;② 。
(2)甲同学把试管底部钻出一小洞,并和广口瓶组成图2装置,通过开、关导管上的阀门可以控制试管内的反应随时发生或随时停止。如果该装置中的隔板是用铜丝制成,则该装置可以制取的常见气体有 (填二种)。
(3)乙同学认为,可把图2装置做如图3的改动,用橡皮塞替代铁架台来固定试管。请判断乙同学的做法是否可行? ,理由是
。
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将0.l 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pH增大
B.10 mL 0.02mol·L-1HCl溶液与10 mL 0.02mol·L-1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溶液的pH=12
C.多元酸、多元碱的导电性一定比一元酸、一元碱的导电能力强
D.将pH=3的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是:
c(NH4+)>c(Cl-)>c(OH-)>c(H+)
第II卷(共58分)
13.有甲、乙两位同学,他们一起做了水果电池的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 )
实验次数 |
电极材料 |
水果品种 |
电极间距/cm |
电压/mV |
|
1 |
锌 |
铜 |
菠萝 |
3 |
900 |
2 |
锌 |
铜 |
苹果 |
3 |
650 |
3 |
锌 |
铜 |
柑 |
3 |
850 |
4 |
锌 |
铜 |
西红柿 |
3 |
750 |
5 |
锌 |
铝 |
菠萝 |
3 |
650 |
6 |
锌 |
铝 |
苹果 |
3 |
450 |
甲同学提出的问题,乙同学解释不正确的是 ( )
①甲:实验6中的负极电极反应如何写?乙:铝为负极:Al-3e-=Al 3+
②甲:实验1,5电流方向为什么相反?乙:1中锌为负极,电流由铜经导线到锌,5中铝为负极,铝失去电子,电流由锌经导线流向铝
③甲:水果电池的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乙:同学只跟水果的类型有关
A.③ B.① C.①②③ D.②③
12.以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可合成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苯的同系物
B、合成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有4种
C、的分子式为C9H9O2
D、1mol可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
11.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的是
A.少量明矾溶液加入到过量NaOH溶液中
B.往FeCl3溶液中滴入KI溶液,再滴入淀粉溶液
C.少量Na2O2固体加入到过量NaHSO4溶液中
D.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少量Fe2(SO4)3稀溶液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