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 + 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共价键的键能大小有关的是 ( )
A.F2、Cl2、Br2、I2的熔点、沸点逐渐升高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铝的硬度、熔点、沸点都高于晶体镁
D.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9.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的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8.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7.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NH4+、SO42-、Cl-
B.c(H+)=1×10-13mol·L-1的溶液:Na+、Ca2-、SO42-、CO32-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Na+、Mg2+、NO3-、SCN-
D.含有大量NO3-的溶液:H+、Fe2+、SO42-、Cl-
6.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29.(15分)乙烯和乙烷混合气体共 a mol,与b mol的氧气共存于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充分反应,乙稀和乙烷全部消耗完,得到CO和CO2的混合气体45g 水.试求:
(1)当a=1时,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C2H6)= .
(2)当a=1时,且反应后CO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氧气的时,则b=
,得到的CO和CO2的物质的之比为n(CO):n(CO2)=
.
(3)a的取值范围是 .
(4)b的取值范围是 .
28.(12分)氧化铜有多种用途,如用作玻璃着色剂、油类脱硫剂等。为获得纯净的氧化铜以探究其性质,某同学用工业硫酸铜(含硫酸亚铁等杂质)进行如下实验:
(1)制备氧化铜
工业CuSO4
CuSO4溶液 CuSO4·5H2O …… CuO
①步骤Ⅰ有目的是除不溶性杂质.操作是 .
②步骤Ⅱ的目的是除铁.操作时:滴加H2O2溶液,稍加热;当Fe2+转化完全后,慢慢加入Cu2(OH)2CO3粉末,搅拌,以控制溶液pH=3.7;加热煮沸一段时间,过滤,用稀疏酸酸化滤液至pH=1。控制溶液pH=3.7的原因是 .
离子 |
开始沉淀时的pH |
完全沉淀时的Ph |
Fe3+ |
2.7 |
3.7 |
Fe2+ |
8.1 |
9.6 |
Cu2+ |
5.4 |
6.9 |
③步骤Ⅲ的目的是得到CuSO4·5H2O晶体.操作是 ,过滤,水浴加热烘干.
④水浴加热的特点是 .
(2)探究氧化铜的性质
①取A、B两支试管,往或先加入CuO粉末,再分别向A和B中加入等体积的3%H2O2溶液,只观察到A中的大量气泡.结论是 .
②为探究试管A中反应的速率,收集气体并测定其体积必需的实验仪器有:
A.秒表 B.集气瓶 C.烧杯 D.量筒
E.容量瓶(可多选)
22.(15分)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当铜与一定浓度硝酸反应时,可将方程式表示为:
(1)硝酸在该反应中体现了 性,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
(2)0.3mol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Cu失去的电子数是 ,如果得到的NO和NO2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若用排除水法收集这些气体,可得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 .
(3)如果参加反应的Cu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0,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6.(18分)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族,B、C同周期,A与B组成的化合物甲为气态,其中A、B原子个数比为4:1.由A与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乙与丙均为液态,乙中A、C原子个数比为1:1,丙中为2:1.由D与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丁和戊都为固态,丁中D、C原子数之比为1:1,戊中为2:1.
(1)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为:甲 乙 戊
(2)写出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与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有一些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从已学过的化合物中试写出两种,并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呈碱性的原因.
① , .
② , .
(4)将足量丙与戊混合后,进行电解,其阳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阴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