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2486  172494  172500  172504  172510  172512  172516  172522  172524  172530  172536  172540  172542  172546  172552  172554  172560  172564  172566  172570  172572  172576  172578  172580  172581  172582  172584  172585  172586  172588  172590  172594  172596  172600  172602  172606  172612  172614  172620  172624  172626  172630  172636  172642  172644  172650  172654  172656  172662  172666  172672  172680  447090 

5.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                       (   )

   A.NH4+、Al3+、SO4-、NO3-        B.K+、Na+、AlO2-、NO3-

   C.K+、NH4+、SO42-、Cu2+         D.Na+、K+、NO3-、HCO3-

试题详情

4.根据下列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          (   )

   ①I2+SO2+2H2O=H2SO4+2HI  ②2FeCl2+Cl2=2FeCl3   ③FeCl3+2HI=2FeCl2+2HCl+I2

   A.I->Fe2+>Cl->SO2          B.Cl->Fe2+>SO2>I-

   C.Fe2+>I->Cl->SO2            D.SO2>I->Fe2+>Cl-

试题详情

3.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

   A.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3H6      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C.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D.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试题详情

2.下列变化中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   )

   A.2Cl-→Cl2          B.Fe3+→Fe2+           C.Cu2+→Cu       D.MnO4-→MnO2

试题详情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

   A.乙醇          B.硝酸钾晶体     C.铜           D.二氧化碳

试题详情

21.(12分)将3.2gCu溶于amol·L-1过量的硝酸30mL中,假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2和NO,反应结束后,将所得溶液加水稀释至1000mL,测得c(NO3)为0.2mol·L-1。求:

  (1)稀释后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生成的气体中NO­2的物质的量为           ,NO的物质的量为           (用含a的关系式表示)。

  (3)用NaOH溶液吸收氮的氧化物是防止NOx污染的一种方法。原理为: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若生成的混合气体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则a的取值范围为      

  (4)氮的氧化物与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N2和H2O。若NO2与NO的混合气体平均组成可以表示为NOx,1体积NH3体积的NOx刚好完全反应,则x值为               

试题详情

20.现有A、B、C、D、E五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可电离产生下列离子(各种离子不重复)。

阳离子
H+、Na+、A13+、Ag+、Ba2+
阴离子
OH-、C1-、CO32-、NO3-、SO4-

已知:①A、B两溶液呈碱性;C、D、E溶液呈酸性。

②A溶液与E溶液反应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A溶液与C溶液反应只有气体产生(沉淀包括微溶物,下同)。

③D溶液与另外四种溶液反应都能产生沉淀;C只能与D反应产生沉淀。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将C溶液逐滴加入等体积、等物质量的浓度的A溶液中,反应后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写出E溶液与过量的B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已知:NaOH(aq)+HNO3(aq)=NaNO­3(aq)+H2O(1);

△H=-aKJ·mol-1。请写出B与C提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在100mL0.1mol·L-1E溶液中,逐滴加入35mL 2mol·L-1NaOH溶液,最终得到沉淀物质的量为          

试题详情

19.(12分)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B、E同主族,它们的单质以及它们之间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在常温时状态相同,形成的晶体类型也相同;A与C、D与C之间都能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和1:1的两种化合物。试解答下列有关问题:

  (1)B、E单质以及它们之间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或化学式)。

  (2)C与D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3)实验室可由B、C、D组成的化合物为反应物之一制取由A、C、D组成的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E单质与A、C、D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试题详情

18.(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Cu与浓H2SO4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

实验选用细铜丝、98.3%H2SO4、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CC14、NaOH溶液等药品,铜丝被卷成螺旋状,一端没入浓H2SO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

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

   材料一:小组交流滴录

学生1:加热前,无现象发生;加热后,液面下铜丝变黑,产生气泡,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丝表面进入浓硫酸中,黑色物质是什么?值得探究!

学生2:我也观察到黑色颗粒状物质,后来逐渐转变为灰白色固体,我想该灰白色固体极有可能是未溶于浓硫酸CuSO4。

学生3:你们是否注意到液面以上的铜丝也发黑,而且试管上部内壁有少量淡黄色S固体凝聚,会不会液面以上的铜丝成硫发生了反应,我查资料发现:2Cu+S=Cu2­S(黑色)。

材料二:探究实验剪辑

实验1: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铜丝重新变得光亮,溶液呈蓝绿色;将光亮的铜丝置入加热的硫蒸气中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

实验2:截取浓硫酸液面上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将浓硫酸液面下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明显变浅,溶液呈蓝绿色。

实验3:将溶液中的黑色颗粒状物质,经过滤、稀硫酸洗、蒸馏水洗、干燥后放入氧气流中加热,然后冷却,用电子天平称重发现质量减少10%左右。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上方的长导管的作用是                ;D、E两支试管中CC14的作用是           

  (2)加热过程中,观察到A试管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起初部分烟雾在试管上部内壁析出淡黄色固体物质,在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消失。写出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对A试管中的浓H2SO4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C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但始终未见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学生1猜想是由于SO2溶解度较大,生成了Ca(HSO3)2的缘故。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学生1的猜想          

                              

  (4)根据上述研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液面下方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成分是                        。(写化学式)

  (5)学生2将反应后的反应液稀释后进行检验,发现溶液呈酸性,对此,学生2提出的猜想的: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水解溶液呈酸性。

你的猜想是: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验证你的猜想:                   

                 

试题详情

17.(12分)下图Ⅰ、Ⅱ、Ⅲ是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IV、V、VI是气体收集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应选用装置      ,用方程式表示的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是     

  (2)若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应选用的装置      ,试完成并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

      MnO4+      C1+      H+-      Mn2++

      C12↑+     

  (3)若选用IV为氯气的收集装置,应该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该棉花团应用    溶液浸湿,其作用是             

  (4)若选用V为氯气收集装置,则氯气应从      口通入。用化学方法检验氯气收集满了的方法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