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6.下列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NH+4、SO2-4、Cl-
B.c(H+) = 1×10-13mol·L-1的溶液:Na+、Mg2+、SO2-4、Cl-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Na+、Mg2+、NO-3、SCN-
D.含有大量NO-3的溶液:H+、Fe2+、SO2-4、Cl-
5.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
|
物质 |
除杂试剂 |
分离方法 |
A |
二氧化硅(碳酸钙) |
氢氧化钠 |
过滤 |
B |
硫酸铜溶液(硫酸铁) |
加入过量铜粉 |
过滤 |
C |
乙醇(乙酸) |
生石灰 |
蒸馏 |
D |
苯(苯酚) |
浓溴水 |
分液 |
4.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023 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 molC2H6含有C一H的键数为7×6.02× l023
B.1 mol CH3(一甲基)所含电子数为9×6.02×l023
C.标准状况下,11.2L CCl4所含分子数为0.5 ×6.02×l023
D.5.6gFe与足量Cl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6.02×l023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硅酸盐主要用于制取光导纤维
B.氯水、二氧化硫、过氧化钠均有漂白性
C.浓硫酸、硅胶、碱石灰可用作干燥剂
D.氧化铝、碳酸氢钠、氨基乙酸既可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葡萄糖的实验式(最简式)为 C6H12O6 。
C.Ca2+的结构示意图为
D .NH4Cl的电子式为
1.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 GerhardErtl ,以表彰他对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的重大发现。使 CO、NOx等在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变成无毒气体,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的排放,正是此项研究的重要应用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
B.CO、NOx在铂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N2
C.汽车尾气中的CO主要来自汽油的不完全燃烧
D.汽车尾气中的NOx主要来自汽油中含氮化合物的燃烧
24.(10分)某有机物X(C12H13O5Br)分子中含有多种官能团,其结构简式为:
(其中Ⅰ、Ⅱ为未知部分的结构)
为推测X的分子结构,进行如图所示的转化:
已知向E的水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M(C2H2O4)能使蓝墨水褪色;G、M都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请回答:
(1)M的结构简式为 ;G分子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
(2)E可以发生的反应有(选填序号) ;
①加成反应 ②消去反应 ③氧化反应 ④取代反应
(3)由B转化成D的化学方程式是 ;
(4)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分子组成为C4H4O4的有机物(该有机物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写出G发生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F与G互为同分异构体,F的分子中只含有羧基、羟基和醛基三种官能团,且同一个碳原子上不能同时连有两个羟基。则F的分子结构有 种。
23.(9分)一般测定样品中成分含量的实验应重复2-3次。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甲同学的方案如上图所示:
(1)用什么方法证明A装置不漏气?
(2)甲同学重复测定了三次,得到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比实际情况偏低,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被碱石灰吸收;
B.装置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
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D.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
Ⅱ.乙同学的方案是:从下图所提供的装置中选择实验装置,代替甲同学实验的B、C,通过测定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考虑二氧化碳溶于水)来计算。
(1)选择最简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序号)
(2)产生的气体从装置⑤的 端进入。
Ⅲ.丙同学的方案是:称取样品mg,并溶解,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g。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n表示) ;
22.(8分)下图是一个乙醇燃料电池工作时的示意图,乙池中的两个电极一个是石墨电极,一个是铁电极,工作时M、N两个电极的质量都不减少,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电极的材料是 ,电极名称是 ,N的电极反应式为 ,通入乙醇的铂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在此过程中,乙池中某一电极析出金属银4.32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氧气为
L(标准状况下);若此时乙池溶液的体积为400mL,则乙池中溶液的pH为 。
(3)若在常温常压下,1g C2H5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出29.71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