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78g过氧化钠晶体中,含2NA个阴离子
B.足量的铜与含2molH2SO4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可生成NA个SO2分子
C.200mL5mol·L-1Na2CO3溶液中,含NA个CO32-
D.3mol铁与足量的水蒸气充分反应,转移电子8NA个
5.常温下,某无色透明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1mol·L-1,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MnO4-、NO3-、Na+、K+ B.Cl-、SO42-、Na+、Ba2+
C.AlO2-、OH-、Na+、Ba2+ D.NO3-、SO42-、Na+、K+
4.下列实验可以获得预期效果的是
A.用金属钠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少量水
B.用溴水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
C.用质谱法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3.下列物质的分类结果全部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淀粉--混合物 |
苯酚--有机物 |
液氯--非电解质 |
水晶--分子晶体 |
胆矾--纯净物 |
纯碱--盐 |
碳酸钙--强电解质 |
食盐晶体--离子晶体 |
盐酸--化合物 |
水--氧化物 |
醋酸--弱电解质 |
金刚石--原子晶体 |
2.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的报道中不断有:①甲醛②苏丹红③碘酸钾④谷氨酸钠等化学名词出现。上述化学名词所提到的物质中,食品加工中允许限量使用不会引起中毒事故的是
A.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煤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电解熔融Al2O3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TNT爆炸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D.镁条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现有含C、H或C、H、O的化合物A - F,有关它们的某些信息,已注明在下面的方框内。
(1)以上转化关系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 (填写反应的序号)
(2)化合物B和C的名称分别是 、
(3)把化合物A和F的结构简式分别填入下列方框中
A F
12.(12 分)如图所示,若电解5min时,铜电极质量增加2.16g。试回答。
(1)电源电极X名称为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电解池中溶液的pH变化:B___________C_____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__;
若要使A中NaCl溶液恢复原浓度、原体积,应加入适量的下列物质中的 ;(填序号)
A.盐酸 B.NaCl C.H2O D.HCl
若A中NaCl溶液的体积也是200mL,电解5min时溶液的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
(4)B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若通电5min时,B中共收集224mL气体(标况),溶液体积为200mL,则通电前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约为_______。
(5)若将C装置单独取出,用导线直接连接铜、银后,请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
|
(1)甲装置常常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
(2)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铜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
①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控制鼓气速度的方法是 ,若鼓气速度过快则会 ,若鼓气速度过慢则会 。
(3)若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则要在导管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法是(填戊装置中导管代号):乙接 、_______接丙;若产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却,应将试管丁浸在 _____ 中。
11.(11分)奶油中有一种只含C、H、O的化合物A 。A可用作香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8,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4:1 。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与A分子式相同的酯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已知:
A中含有碳氧双键,与A相关的反应如下:
(3)写出A → E、E → F的反应类型:A → E ___________、E → F ___________。
(4)写出A、C、F的结构简式:A 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
(5)写出B →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空气中长时间搅拌奶油,A可转化为相对分子质量为86的化合物G,G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写出G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A → G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9.已知:C(s,金刚石)==C(s,石墨)△H=-1.9KJ/mol
C(s,金刚石)+ O2(g)===CO2(g) △H1
C(s,石墨)+ O2(g) === CO2(g) △H2
根据已述反应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H1=△H2 B.△H1>△H2
C.△H1<△H2 D.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