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2861  172869  172875  172879  172885  172887  172891  172897  172899  172905  172911  172915  172917  172921  172927  172929  172935  172939  172941  172945  172947  172951  172953  172955  172956  172957  172959  172960  172961  172963  172965  172969  172971  172975  172977  172981  172987  172989  172995  172999  173001  173005  173011  173017  173019  173025  173029  173031  173037  173041  173047  173055  447090 

32.(8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A、B、C、D、E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列为ns2np2,B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E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d64s2。C、D的电离能数据如下(kJ·mol-1):

 
I1
I2
I3
I4
C
738
1451
7733
10540
D
577
1817
2745
11578

   (1)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性质。由C、D的电离能数据判断,C通常显     价,D显    价。

  (2)某单质甲与化合物AB分子中电子总数相等,则甲分子中包含1个     键,2个    键。

  (3)AB的总键能大于甲的总键能,但AB比甲容易参加化学反应。根据下表数据,说明AB比甲活泼的原因是                       

 
单键
双键
叁键
AB
键能/kJ·mol-1
357.7
798.9
1071.9

键能/kJ·mol-1
154.8
418.4
941.7

  (4)E能与AB形成配合物,其中E提供     ,AB提供     

试题详情

31.(8分)[化学-化学与技术](本模块不命题)

试题详情

30.(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请按要求填空:

  (1)利用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         (写出两种即可)。

  (2)A、C、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

     ①若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成两分,进行实验I、II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I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II
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
有无色气泡产生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较强的酸性

    请你评价实验I、II的结论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②请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Cl-和Br-的还原性强弱(分别指出甲、乙、丙中盛装的试剂、实验现象及结论)                 

  (3)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NO2并进行有关实验。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      ,再打开止水夹      ,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       

③试管丁中的NO2与水充分反应后,若向试管内缓缓通入一定量的O2,直至试管全部充满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气体按标准状况计算)。

[选做部分]

共8个题,考生从中选择2个物理、1个化学题和1个生物题作答。

试题详情

29.(13分)已知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A、B、C、D四种常见化合物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目依次为2、3、4、5,其中A、B含有18个电子,C、D含有10个电子。请回答:

  (1)D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已知8gD与O2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445kJ的热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室温下,若向一定量C的稀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直至A过量,生成化合物XY4Z(X、Y、Z表示元素符号)。讨论上述实验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对应溶质的化学式和溶液的pH。试填写表中空白(要求填写有关粒子化学式):

 
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溶质的化学式
溶液的pH
I
c(XY+4)>c(Z-)>c(OH-)>c(H+)
 
pH>7
II
c(XY+4)=c(Z-)
XY4Z、XY3·H2O
 
III
 
XY4Z
pH<7
IV
c(Z-) >c(H+)>c(XY+4)> >c(OH-)
 
pH<7

  (3)B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E,在一定条件下发生E与O2反应生成F。

①将0.05molE和0.03molO2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测得c(F)=0.04mol·L-1。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E的平衡转化率。

②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E平衡转化率的有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E.加入催化剂  F.移出氧气

试题详情

28.(14分)A、B、C、D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产物已略去):

   

   试回答:

  (1)若D是具有氧化性的单质,则属于主族的金属A为       (填元素符号)

  (2)若D是金属,C溶液在储存时应加入少量D,其理由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表示)                      ;D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写出腐蚀时原电沁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3)若A、B、C为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在溶液中A和C反应生成B。请写出B转化为C的所有可能的离子方程式                

     化合物B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单质E,将一定质量的Mg和E的混合物投入500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固体混合物中Mg的质量为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试题详情

15.工业上由二氧化锰制备KMnO4可分两步进行:①二氧化锰与氢氧化钾共熔后通入O2

2MnO2+4KOH+O2     2K2MnO4+2H2O;②电解锰酸钾溶液:

2K2MnO4+2H2O     2KMnO4+H2↑+2KOH。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反应②中K2MnO4作氧化剂

    B.每生成1mol KMnO4共转移6mol电子

    C.第②步电解时,阴极周围溶液的pH减小

    D.第②步电解时,KMnO4在阳极区生成

第Ⅱ卷(必做120分+选做32分,共152分)

2,4,6
 

[必做部分]

试题详情

14.下列反应中符合下图图象的是(   )

  

    A.N2(g) +3H2(g)    2NH3(g)

    △H=-Q1kJ·mol-1(Q1>0)

    B.2SO3(g)    2SO2(g)+O2(g)

    △H=+Q2kJ·mol-1(Q2>0)

    C.4NH3(g)+5O2(g)    4NO(g)+6H2O(g)

    △H=-Q3kJ·mol-1(Q3>0)

    D.H2(g) +CO(g)    C(s)+H2O(g) 

△H=+Q4kJ·mol-1(Q4>0)

试题详情

13.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及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23.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2
3.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此反应一定不是可逆反应

    B.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

    C.此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若A、C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7:108,则A、C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试题详情

12.如下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的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沾有KMnO4溶液的滤纸褪色,证明了SO2的漂白性

    C.品红试纸褪色,证明了SO2的漂白性

    D.沾有酚酞和NaOH溶液的滤纸褪色,证明了SO2的漂白性

试题详情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棉花、蚕丝和人造毛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C.无论是乙烯的加成,还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都与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有关

    D.所有烷烃和糖类中都存在碳碳单键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