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3048  173056  173062  173066  173072  173074  173078  173084  173086  173092  173098  173102  173104  173108  173114  173116  173122  173126  173128  173132  173134  173138  173140  173142  173143  173144  173146  173147  173148  173150  173152  173156  173158  173162  173164  173168  173174  173176  173182  173186  173188  173192  173198  173204  173206  173212  173216  173218  173224  173228  173234  173242  447090 

32.(8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C、Si、A1是中学常见的三种元素,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S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       

  (2)SiC是原子晶体,其结构类型似金刚石,为C、Si两原子依次相同排列的正四面体空间网状结构。如图为一个正方体,其中心为Si原子,试在正方体的顶点画出与Si(用●)最近的C(用○表示)的位置。

  (3)CO2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4)A1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

A1单质晶体的堆积方式是        ,平均一个晶胞中A1原子数目为       

试题详情

31.(8分)[化学--化学与技术]

工业上制取CuC12的生产流程如下:

请结合下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Fe(OH)2
Cu(OH)2
Fe(OH)3
溶度积/25℃
8.0×10-16
2.2×10-20
4.0×10-38
完全沉淀的pH范围
≥9.6
≥6.4
3-4

  (1)溶液A中加入NaC1O的目的是        ;该操作中若温度较高会产生一种有害气体,写出产生该有害气体的反应方程式                

  (2)在溶液B中加入CuO的作用是                      

  (3)操作a的目的是                             

  (4)在Cu(OH)­2中加入盐酸使Cu(OH)­2转变为CuC12时采用稍过量盐酸和低温蒸干的目的是                              

试题详情

30.(17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Fe2+和SO3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提出了两种可能。一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SO32-+H2O=2Fe2++SO42­-+2H+;二是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2Fe3++3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3。为了证明是哪一种反应发生,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下列实验,请填空:

实验Ⅰ:学生选择的实验用品:Na2SO3浓溶液、BaC12稀溶液、稀盐酸;试管若干、胶头滴管若干,从选择的药品分析,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Ⅱ:取5mL FeC1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褐色,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2SO3 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这种红褐色液体是            。向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另一份中加入BaC12稀溶液,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产生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实验Ⅲ:换用稀释的FeC13和Na2SO3溶液,重复实验Ⅱ,产生的现象完全相同。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若在FeC13溶液中加入Na2CO3浓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从形式上看,Na2CO3、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出,二者的水溶液与FeC13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必做部分]

共8个题,考生从中选择2个物理题、1个化学题和1个生物题。

试题详情

29.(10分)

  (1)二氧化硫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我国已将二氧化硫列为一种主要的法规控制空气污染,并将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水平作为评价空气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图所示是一种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装置,气体从       口通入,若吸收管内是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吸收终点的现象是              ,若吸收管内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若要观察到明显的现象,需向溶液中加入       

  (2)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H<0。某研究小组对此反应进行了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影响的研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图Ⅰ研究是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

②图Ⅱ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不移动

③图Ⅱ研究的是t0时刻通入氦气增大体系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④图Ⅲ研究的是t0 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某混合气体CO2和SO2的混合物,试画出除去SO2并收集一瓶CO2的装置图。

试题详情

28.(15分)某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几种离子(K+、Mg2+、A13+、Ba2+、NO-­、SO42-、C1-、I-、HCO3-)。-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PH试纸呈红色

少许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取②中层清夜,加入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取少量该溶液,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有沉淀全部消失

取少量该溶液,加铜片和少量浓硫酸,加热
铜片上产生无色气体,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

请判断:

  (1)此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2)对NO-3作出以上判断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对上述实验未能确认的离子,请模仿上述形式,设计实验确认这些离子的存在(可填满也可不填满)

待确认的离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试题详情

2. 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0.5mm的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必做部分]

试题详情

1. 第Ⅱ卷共16个题。其中23-30题为必做部分,31-38题为选做部分。考生必须从选做题中选择2个物理题、1个化学题和1个生物题作答。不按规定选做者,阅卷时将根据所选科目题号的先后顺序只判前面的2个物理题、1个化学题和1个生物题。其他作答的题目答案无效。

试题详情

15.将4molA 气体和2 mol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H<0,4s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C的浓度为0.6mol·

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过程中,当A、B、C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2时,反应即达到平衡状态

    B.4s内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075mol·L-1·s-1

    C.达平衡后保持体积不变,A、B、C均减小1mol,平衡向右移动

    D.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C的浓度将增大

第Ⅱ卷(必做120分+选做32分,共152分)

20080509
 
注意事项:

试题详情

14.已知甲、乙、丙是常见的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这种三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乙和丙的水溶液均显酸性

    B.反应①②③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C.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中的共同元素一定与A或B中的元素相同

    D.将乙和丙的水溶液分别在空气中蒸干、灼烧至质量不再变化时,所得固体物质相同

试题详情

13.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同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C可分别与B形成化合物X和Y,A与B的质子数之和与C的质子数相等,现有以下说法,其中判断正确的组合是                      (   )

    ①B与C均存在同素异形体

    ②X的种类比Y的种类数多

    ③常温下,B氢化物中H+浓度一定比A的氢化物水溶液中的H+浓度大

    ④A和B的氢化物均是弱电解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