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在一定压强不同温度(T1<T2)下,可逆反应2X(g)+Y(g)2Z(g): 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 )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天然气、沼气均属于可再生能源
B.明矾、水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纯碱、生石灰分别属于碱和氧化物
D.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均属于大气污染物
6.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 )
A.H B.
C. D.OHCCHO
5.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绿色荧光蛋白质(GFP)是高分子化合物,不可降解,其水溶液有丁达尔效应
B.五彩缤纷的北京奥运会焰火利用了“焰色反应”原理
C.三聚氰胺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分子式是C3H6N6
D.氮化硅、光导纤维、氧化铝陶瓷等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8.(15分)有机物A、B、C分子式均为,有关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的碳链无支链,且1 molA能与4molAg()OH完全反应;B为五元环状酯。
已知: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I中所含官能团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G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
(2)B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并注明反应类型:
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E→F(只写①条件下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7.(15分)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铜和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能否证明铜和稀硝酸反应的产物是NO气体?____(填“能”或“不能”)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实验装置乙进行实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利用乙装置制备并检验NO气体。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①向干燥管中加入少量铜片,如图装配好仪器,向烧杯中注入稀HNO3 |
|
26.(14分)已知:A为单质,常温下C、D为气态。F是三大强酸之一,X为常见金属。图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略去。
(1)若A为固体,B是黑色固体,C是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则:
①写出C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②D→E为工业生产F的重要反应之一,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写出气体D使溴水褪色生成F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气体,C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E为红棕色气体,则:
①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C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
②若X为铝热反应引燃剂,写出由A生成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D与氧气、水反应生成F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4分)元素周期表揭示了许多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同一周期元素构成的某些微粒往往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周期表中主族元素可以构成许多电子数为10或18的微粒。
如下列周期表中所示的一些分子或离子。
(1)写出⑨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③、⑤分别与⑦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的pH大小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①元素与⑤元素的氢氧化物相似的性质,写出①元素的氢氧化物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有⑥元素的某种18电子的离子和及均可发生反应,分别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Pt电极电解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4mol电子时,阴阳两极产生相同体积的气体,若电解后溶液体积为2L,则电解后溶液的pH为 ( )
A.11 B.7 C.2 D.1
第Ⅱ卷 本卷共10题,共180分。
12.25℃时,将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可能呈中性、酸性或碱性
B.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C.反应后溶液中
D.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平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