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4430  174438  174444  174448  174454  174456  174460  174466  174468  174474  174480  174484  174486  174490  174496  174498  174504  174508  174510  174514  174516  174520  174522  174524  174525  174526  174528  174529  174530  174532  174534  174538  174540  174544  174546  174550  174556  174558  174564  174568  174570  174574  174580  174586  174588  174594  174598  174600  174606  174610  174616  174624  447090 

10.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3+H2SO4== 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试题详情

9.下列化合物中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在光照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A.甲苯        B.乙醇         C.丙烯            D.乙烯

试题详情

8.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产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试题详情

7.将22.4 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1.2 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经合物的化学式为

A.NO2            B.N2O3        C.N2O            D.N2O4

试题详情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4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化学-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15分)

请回答氯碱工业中的如下问题:

(1)氯气、烧碱是电解食盐水时按照固定的比率k(质量比)生成的产品。理论上k=

      (要求计算表达式和结果);

(2)原料粗盐中常含有泥沙和Ca2+、Mg2+、Fe3+等杂质,必须精制后才能供电解使用。精制时,粗盐溶于水过滤后,还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①Na2CO3、②HCl(盐酸)③BaCl2,这3种试剂添加的合理顺序是             。(填序号)

(3)氯碱工业是高耗能产业,一种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的新工艺可以节能30%以上。在这种工艺设计中,相关物料的传输与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的电极未标出,所用的离子膜都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①图中X、Y分别是          (填化学式),分析比较图示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a%与b%的大小        

②分别写燃烧电池B中正极、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正极:           ;负极            

③这样设计的主要节(电)能之处在于(写出2处)      、     

38.[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X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X跟Y可形成化合物X2Y3,Z元素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      ,该元素的符号是      

(2)Y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该元素的名称      

(3)X与Z可形成化合物XZ3,该化合物的空构型为    

(4)已知化合物X2Y3在稀硫酸溶液中可被金属锌还原为XZ3,产物还有ZnSO4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比较X的氯化物与同族第二、三周期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沸点高低并说明理由                    

39.[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15分)

A-J均为有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如下图所示:

实验证明:

①D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②核磁共振氢谱表明F分子中有三种氢,且其峰面积之比为1:1;

③G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1mol J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放出22.4L 氢气(标准状况)。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立体导构),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反应;

(2)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E中的官能团有________(填名称),与E具体有相同官能团的E的同分异构体还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导构);

(4)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I生成J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一)  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6.(14分)

碱式碳酸铜可表示为:xCuCO3­·y Cu(OH)2·zH2O,测定碱式碳酸铜组成的方法有多种。

(1)现采用氢气还原法,请回答如下问题:

①写出xCuCO3·y Cu(OH)2·2H2O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实验装置用下列所有仪器连接而成,按氢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是(填入仪器接口字母编号):

(a)→( )( )→( )( )→( )( )→( )( )→( )( )→(l)

③称取23.9 g某碱式碳酸铜样品,充分反应后得到12.7 g残留物,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7.2 g水。该样品的结晶水质量为________g,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以氮气代替氢气,并用上述全部或部分仪器来测定碱式碳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5分)

下图表示有关物质(均出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

(1)A、B、C、D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填化学式);

(2)反应①中的C、D均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②中,若B与F物质的量之比为4:3,G、H分别是   (填化学式);

(4)反应③产物中K的化学式为      

(5)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28.(14分)

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SO2(g)氧化为1mol SO3(g)的H=-99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      ,E的大小对该反应热有无影响?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     ,理由是     

(2)图中H=     kJ·mol-1

(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    

(4)如果反应速率v(SO2)为0.05 mol·L-1·min-1,则v(O2)=   mol·L-1·min-1

v(SO3)=     mol·L-1·min-1

(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mol-1,计算由S(s)生成3molSO3(g)的H  

(要求计算过程)。

试题详情

1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H2(g)+X2(g)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 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5%             B.17%            C.25%            D.23%

第Ⅱ卷

试题详情

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Ca2++2ClO-+H2O+CO2=CaCO3+2HClO

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2:Ca2++2ClO-+H2O+SO2=CaSO3+2HClO

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Ca2++OH-+HCO-3=CaCO3+H2O

D.在氢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3Fe3++2H2O+NO

试题详情

11.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试题详情

10.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3+H2SO4== 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