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常温下,pH=11的一元碱和pH=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不考虑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恰好完全反应,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碱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
B.反应后溶液的pH<7
C.若碱为NH3·H2O,原氨水中有1%的含氮微粒为NH4+
D.若碱为NH3·H2O,反应后的溶液中NH4+、NH3·H2O与NH3三种微粒的平衡浓度之和为0.05mol/L
13.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12进入阳极室
D.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12.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且电子转移数为0.1mol的是
A.已知:Cu+2Fe3+=2Fe2++Cu2+。将6.4gCu片放入0.1 mol/L的FeCl3溶液中充分反应
B.R2O82-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氧化成MnO4-,而R2O82-离子变为RO42-,若得到的溶液中含MnO4-0.2mol
C.C1O2是一种杀菌、消毒、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制备原理:
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标况下制得气体为1.12L
D.臭氧可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其原理为:O3+2KI+H2O=2KOH+I2+O2,测得1000mL溶液中的pH=13
11.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 2C(g);△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
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10.将pH=1的盐酸平均分成2份,1份加入适量水,另一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NaOH溶液后,pH都升高了1,则加入的水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
A.9:1 B.10:1 C.1l:1 D.12:l
9.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复方蒿甲醚是第一个由中国发现的全新化学结构的药品,也是目前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中国原创药品。截至2005年底,已被26个亚非国家指定为疟疾治疗一线用药,它在疟疾这一高传染性疾病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主要成分是青蒿素(是一种由青蒿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新型化学结构的抗疟药),结构如下图所示。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6H22O5
B.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C.该化合物中含有过氧键,一定条件下有氧化性
D.青蒿素与维生素一样是水溶性的
8.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常温常压下,1 m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②由Cu、Zn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若Cu极生成0.2gH2,则电路通过电子0.2NA
③在标准状况下,11.2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75NA
④常温常压下,16 g O3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⑤1 mol 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 NA
⑥1 mol Cl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2 NA
⑦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分子数为NA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⑥⑦ C.②④⑤ D.①②⑤
7.赤藓糖醇是一种无热、不产生龋齿、不会引起血糖反应、抗氧化的新型天然甜味剂,它能带来良好的口感,给人美妙的味觉。和其他甜味剂同时使用可以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广泛用于各种功能性食品中。赤藓糖醇的分子式为:C4H10O4,结构式为:CH2OH(CHOH)2CH2OH,下列有关赤藓糖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赤藓糖醇是一种单糖
B.赤藓糖醇与葡萄糖、果糖等一样属于多羟基醛或酮
C.赤藓糖醇是一种无糖型植物甜味剂
D.赤藓糖醇是一种四元醇,其系统命名是1,2,3,4-丁四醇
6.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Fe3+、SO42-、Al3+和M离子,且这四种离子Fe3+、
SO42-、Al3+和M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则M离子可能为下列中的( )
A.Na+ B.I- C.S2- D.Cl-
5.化学反应经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映的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①蛋白质遇浓硝酸-黄色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③溴化银见光分解-白色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绿色⑤新制氯水久置后-无色⑥苯酚在空气中氧化-粉红色 ( )
A.①②③⑤ B.② ④⑤ C.①②⑤⑥ D. ②③⑥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