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碰撞理论是一种较直观的反应速率理论,下列有关碰撞理论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分子必须碰撞才一定发生反应
B.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具有最高的能量
C.有效碰撞是活化分子在一定方向上的碰撞
D.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称之活化能
1.下列事实中,能证明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氯化钠易溶于水 B.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
C.熔融状态下氯化钠能导电 D.氯化钠不易分解
29.(15分)
A、B、C、D、E、F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D均能与B按原子个数比1:1或2:1形成化合物,且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化合物均具有漂白性;C与F处于元素周期表同一主族,其原子序数之和比D与E的原子序数之和少1。
(1)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试推断C、D、E、F各是什么元素: C_____D_____ E______F_____(写元素符号)
(3)比较C、F的氢化物的沸点高低 (用化学式表示),试分析其原因
(4)X由B、D、E三种元素组成,能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反应,写出可能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5)E的+4价气态氧化物Z与气态B单质反应生成气态产物时,每反应3.2 g Z,放出4.9 kJ热量,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
28. (19分)
下图表示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A、C、E、G为非金属单质,其中A、G常温常压下为气态,E遇淀粉变蓝,K是一种常用食品添加剂,L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I为淡黄色固体,J的焰色反应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1)B、I代表的物质化学式分别为 、
(2)写出反应①②的离子方程式:
①
②
(3)选出实验室保存C单质的注意事项 (A.无色瓶 B.棕色瓶 C.橡胶塞 D.玻璃塞),除此之外还采取了什么特殊保存方法:
(4)已知A、C、E均能与G反应,按其反应条件要求由高到低顺序为 (用化学式表示)
(5)A与H溶液反应,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写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7.(12分)
已知2KCl(固体)+H2SO4(浓) K2SO4+2HCl↑,则实验室用该原理制取HCl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 (填气体名称)相同,将制得的HCl气体溶于水即得盐酸,吸收时用倒置的漏斗。现用实验室制取O2(以KClO3为原料,MnO2作催化剂)后的残渣为原料,先制得HCl,再制取Cl2。
(1)某学生提出的实验步骤依次是:溶解、蒸发、结晶、制气体,其中还缺少的必要步骤是 ;要完成上述实验,缺少的必要试剂是
(2)写出制得的HCl溶液与MnO2反应制Cl2的离子方程式:
(3)吸收多余的Cl2的装置中应选择的试剂是 (选填序号:A.NaOH饱和溶液,B.Ca(OH)2饱和溶液),你选择的理由是
26. (14分)
实验室中有A、B、C、D四种物质,它们由Ag+、Na+、Al3+、Ba2+、Cu2+、NO3-、SO42-、Cl-、SO32- 、CO32-中的八种离子两两结合而成,这四种物质具下表所列的性质。
|
溶解性 |
水溶液颜色 |
加入Na2CO3溶液 |
滴入过量稀盐酸 |
加入A溶液 |
A |
易 |
无色 |
白色沉淀 |
白色沉淀 |
- |
B |
易 |
无色 |
无沉淀 |
无色无味气体 |
白色沉淀 |
C |
易 |
无色 |
白色沉淀 |
无现象 |
白色沉淀 |
D |
易 |
无色 |
白色沉淀,无色气体 |
无现象 |
白色沉淀 |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别判断各是什么物质:
A ,B ,C ,D 。
(2)写出D物质与有关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3.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可保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错误的是
A.其分子中含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B.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
C.能与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1mol NaOH反应
12.对于CO和CO2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2
B.相同质量的分子数之比为7:11
C.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为7:11
D.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7:11
11.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
A.熔点:Cs > K > Na B.还原性: Cl- > Br- > I-
C.碱性:LiOH > NaOH > KOH D.热稳定性:HF > HCl > HBr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溴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下层呈橙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溴水中萃取溴
B.氟气通入氯化钠的水溶液不产生氯气是因为氟气氧化性不如氯气强
C.向0.1 mol·L-1 H2O2 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 溶液,KMnO4 溶液褪色,说明H2O2具有漂白性
D.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