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对数据的分析归纳可得到科学的结论和规律。下列为某同学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根据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生成1mol产物时反应热的大小推测生成物的稳定性
B.用沸点数据推测用蒸馏法分离两种液体混合物的可能性
C.用熔点数据分析不同分子的稳定性
D.用同周期的元素的原子(离子)半径数据推断某些原子(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10.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Cl2、Br2分别与H2反应 |
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
B |
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 |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
C |
测定Na2CO3、Na2SO4两溶液的pH |
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
D |
用同一电路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醋酸两溶液的导电性 |
比较盐酸、醋酸的酸性强弱 |
8.将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直观形象、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 )
A.平衡常数与转化率关系:
B.分散系的分类:
C.AlCl3和NaOH反应后铝元素的存在形式:
D.Na在O2中的燃烧产物:
7.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其作用是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 ( )
①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
②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
③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经溶解,过滤,蒸发提取KCl
④探究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⑤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未知浓度的氯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
⑥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⑦实验室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已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
A.②③⑦ B.②⑤⑦ C.②④⑤ D.②④⑥
6.在一定温度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放热增多
B.b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 △H=-92kJ/moL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22.4LCO2和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分子数约为NA
B.常温常压下,0.1molFe在足量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C.标准状况下,11.2LNO与11.2LO2混合后所含原子数为2NA
D.电解精炼铜时,电解池中每转移1mol电子,阳极上溶解的铜原子数为0.5NA
4.甲、乙、丙为二、三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同周期,甲和丙同族,甲、乙原子序数之和与丙的原子序数相等,甲、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乙原子的电子总数相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丙的氢化物比甲的氢化物热稳定性强
C.乙与丙形成的化合物可制作光导纤维
D.甲、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3.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
X |
Y |
Z |
A |
置换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化学反应 |
B |
胶体 |
分散系 |
混合物 |
C |
电解质 |
离子化合物 |
化合物 |
D |
碱性氧化物 |
金属氧化物 |
氧化物 |
2.最近媒体报道了一些化学物质,如:爆炸力极强的N5、结构类似白磷的N4、比黄金还贵的18O2、太空中的甲醇气团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N5=5N2是化学变化
B.18O2和16O2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C.18O的原子内有9个中子
D.N4分子为正方形结构,每个分子中含有6个共价键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