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5381  175389  175395  175399  175405  175407  175411  175417  175419  175425  175431  175435  175437  175441  175447  175449  175455  175459  175461  175465  175467  175471  175473  175475  175476  175477  175479  175480  175481  175483  175485  175489  175491  175495  175497  175501  175507  175509  175515  175519  175521  175525  175531  175537  175539  175545  175549  175551  175557  175561  175567  175575  447090 

30.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潜。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问题:(5分)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1分)

(2)为什么“四百成人同一哭”?(2分)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2分)

试题详情

29.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帆船从不列颠启航,远涉重洋,登上了大西洋彼岸。从此,

  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一种崭新文明,人种构成也发生了加速度的变化。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

(单位:万人)

时间(年)
土著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计
1700
75.0
22.3
2.7
100.00
1820
32.5
788.4
177.2
998.1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资料来源:(英)安格斯·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

问题:(6分)

(1)在这160年间,美国人口构成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4分)

(2)这种变化趋势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试题详情

28.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

  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

  问题:请概要写了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6分)

试题详情

27.观察下列漫画,在各选项中为该画选择一个主题。            

A.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B.德国东西分裂加剧

C.世界两极格局解体

D.全球经济差距扩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试题详情

26.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

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

解放军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试题详情

25.据粗略统计,清末赴某国留学人数:1901年为274人,1903年为1,300人,至废科举

  的1905年则猛增到8,000人,翌年更是达到12,000人。

  以上材料中的某国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试题详情

24.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辗驳诘,临事而问兵规。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         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

  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试题详情

23.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

  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试题详情

22.将下列中国古代王朝疆域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排在第三的是      

试题详情

21.宋女士一生历经世事沧桑,半个多世纪前,民族危亡存续之时,投身全民抗战……

引自汪道涵《致宋美龄女士亲属唁电》。这段话表明了对          

  A.国民党政府片面抗战的谅解     B.宋美龄反对日本侵略的赞扬

  C.宋氏三姐妹毕生事业的赏识     D.蒋介石推行亲美政策的肯定

  以下选择题每题3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