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史学著作中论及当时统治者的是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3.下列对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军队战斗力不强 B.军事指挥不当
C.攻打东晋不得人心 D.游牧民族不习水战
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③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①②③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居住地区不同 ②体质特征不同
③取火方式不同 ④社会组织形式不同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6.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内悬挂着一幅清末民初一位诗人写的对联:
“文明新旧能相互,心理东西本自同”
对联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与交融,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各有评论。假如你是历史学家,对这幅对联作何评论?请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选题2分,观点12分,史实12分。文字4分)
注意:
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要泛泛而谈。
2.联系中外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
35.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
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问题:(13分)
(1)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你持什么观点?请结合史实扼要阐述。(11分)
34.“苛政猛于虎”。秦、隋二世而亡是后世许多开国君主的前车之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一个“畏”字,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社会繁荣。请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简要分析其原因与表现。(13分)
33. 《天津解放后》有一次座谈,一位资本家问道:“我现在开工厂,有剥削,是有罪的。
我还准备多开几家,那不是罪更大了吗?…………”刘少奇回答:“你开的厂是有剥削,你用剥削来的资本再开几家厂,将来,交给国家……这样的剥削是有功的,……”这一段话后来被概括为“剥削有功论”,受到极大歪曲和非议。
引自王光美《与君同舟 风雨无悔》
问题:(5分)
(1)这位资本家提出的问题在当时有一定的普遍性,为什么?(2分)
(2)刘少奇的回答体现了当时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什么政策?(1分)
(3)采用这项政策的原因是什么?(1分)
(4)在什么背景下“这一段话………受到极大歪曲和非议”?(1分)
31.观察下列图片。
《老建筑与它的百年邻居-上海徐家汇掠影》
问题:从上面图片中可以看到和汲取哪些信息?(6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