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5488  175496  175502  175506  175512  175514  175518  175524  175526  175532  175538  175542  175544  175548  175554  175556  175562  175566  175568  175572  175574  175578  175580  175582  175583  175584  175586  175587  175588  175590  175592  175596  175598  175602  175604  175608  175614  175616  175622  175626  175628  175632  175638  175644  175646  175652  175656  175658  175664  175668  175674  175682  447090 

   珠江流域文明的发展在我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答12-15题

12.最早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人工运河开凿于

   A.战国时期    B.秦朝      C.汉朝      D.隋朝

13.广州是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这条“海上丝绸之路”

   A.取代陆路“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唯一的对外商路

   B.是通向日本,朝鲜的主要商路

   C.最远可抵达非洲东海岸

   D.可到达波斯湾

14.清代广州的“公行”是

   A.政府的外贸管理机构        B.官营贸易机构

   C.政府特许的外贸商行        D.外商设立的贸易机构

15.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是基于它们

   A.临近港澳             B.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C.已有许多外资企业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绩

试题详情

40.(25分)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  

1835年德意志仅有铁路6公里,1875年的德国铁路已达27960公里。有学者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现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4分)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3分)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4分)

(3)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20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6分)

试题详情

37.(28分)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存权、发展权的追求,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回答:

   (1)战乱使庐舍为墟,生灵涂炭。《汉书》记载“汉兴,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兆民大悦”。

   结合“约法三章”的背景,谈谈你对该法规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认识。(4分)

   (2)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确认了“天赋人权”的思想和“主权在民” 的原则。

   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概括这两大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8分)

   (3)《世界人权宣言》指出,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是最基本的人权。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屈辱、抗争和获得新生的历史。北京见证了这一过程。

   下面是编辑中的“北京地区人权历史报告”的三张资料卡片。参照范例,分别在“抗争篇”和“新生篇”中填写一个发生在近代北京的历史事件,条目自定,简介限60字。(16分)

范例:

[屈辱篇]

条目:“火烧圆明园”

简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这是中国和世界文化的重大损失。

[抗争篇]

条目:                      

简介:                                  

                                         

[新生篇]

条目:                      

简介:                                  

                                        

试题详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欧与美国的关系复杂多变,影响深远。回答21~23题。

21.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内容有“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   由”,“取消一切经济障碍和确立贸易条件的平等”,“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其最终目的是

A.争当海上霸主       B.争夺贸易霸权

C.建立国际联盟          D.攫取世界霸权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欧的表现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提出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在西德进行货币改革

23.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B.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第Ⅱ卷(共160分)

试题详情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回答18-20题 。

18.中国共产党能够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

 A.工人运动遭受挫折      B.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党正确分析了国情      D.共产国际的支持

19.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各界同胞、党派和军队摒弃前嫌,抵  御外侮,是因为

A.党修改了民主革命的纲领     B.中国需倾全国力量抗日救国

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D.党重新认识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具体体现在

  ①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③开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④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中国古代典籍内容丰富,是了解历史的主要依据之一,回答16~17题。

16.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17.图5-图7出自我国古代同一部科技著作。读图,指出该书作者是

    图5 耙田图    图6 弹棉图   图7 造纸图

A.贾思勰   B.沈括   C.徐光启   D.宋应星

试题详情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回答12~15题。

12.“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对上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

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      ②唐蕃和亲

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     ④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13.辽统治者认为“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反映这一认识的史实是

A.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     B.和北宋贸易往来频繁

C.建造了祟圣寺千寻塔     D.制造瓷器、印刷书籍

14.我国东北地区在元代属于

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宣政院辖区  D.黑水都督府

15.下列各项,属于清乾隆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是

A.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  B.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C.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   D.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试题详情

41.(39分)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1)在历史上,美国出现过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既有大量的欧亚移民,也有血腥的奴隶贸易,还有西进运动中的国内移民。回答:

①19世纪欧亚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哪些促进作用?(4分)

②简要分析《宅地法》对西进运动的影响,并指出西进运动的后果。(6分)

试题详情

40.(24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为由,一再推迟。读图6回答下列问题:

1943年,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1944年,苏军在苏德战场发起了一连串的进攻战役,收复了大片西部领土,向国境以西挺进,这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但也引起了某些西方政治家的担忧。同年6月,英美最终开辟了第二战场。

(3)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10分)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英美最终开辟了第二战场?(4分)

试题详情

38.(28分)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据《汉书》记载:“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材料二: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

材料三: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控守要害,……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长城沿线“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囿,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回答:(1)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反映了当时的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6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地区的开拓有密切联系,参照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8分)

(2)参照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在处理汉蒙关系上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3分)这些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九一八事件以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心声。1933年,中国军民在长城一线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请举出其中的一个事例。(3分)

(4)参照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请说明为什么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