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2分)
材料一: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 材料二: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图8 图9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14分)
(2)以下两个问题。任选其一回答(分值相同;多答不加分):(18分)
① 材料一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劳动力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试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的角度,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上述变化的?
② 材料二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
19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得到西方各国不同程度的支持。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26-29题。
26.该政策的含义是
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
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
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
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
27.该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D.列强在华利益趋于一致
28.“门户开放”政策规定:“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承认中国关税主权 B.防止各国在势力范围内实施关税壁垒
C.协调各国在华关税政策 D.肯定列强各自在华的特殊经济利益
29.100多年后的今天,美国仍以“自由通过”为名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侦察飞行;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这表明
A.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美国奉行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
C.美国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D.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第Ⅱ卷(共160分)
25.中国劳动人民不仅创造了完美的园林艺术,而 且善于吸收国外建筑艺术成就。被誉为“万园之国”的圆明园,荟萃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 华。图4所示建筑表现的艺术风格是
A.巴罗克 B.洛可可 C.哥特式 D.罗马式
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18-22题。
1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是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19.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
20.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
A.按西法编练新军 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
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 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21.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
22.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两个凡是”论 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 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
中华民族使用的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历程。回答14-17题。
14.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汶口文字等。对它们的正确表述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出现时间比传说中的“仓颉造字”更早
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
15.下列关于殷墟甲骨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书写在龟甲上 B.造字有异于“六书”构字规律
C.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 D.是占卜活动的记录
16.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它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17.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B.新文化思潮中的偏激倾向
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
40.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中国近代(1840-1949年)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6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4分)
38.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0分)
材料一 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
1885-1919年 |
1920-1944年 |
1945-1964年 |
从科技发明到 生产技术成熟 |
30年 |
16年 |
9年 |
从生产技术成熟 到产品投入市场 |
7年 |
8年 |
5年 |
材料二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间 |
1929-1947年 |
1948-1973年 |
1974-80年代中期 |
贡献率 |
31% |
33% |
40% |
材料三: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 材料四: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图6 图7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8分)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14分)
(3)以下两个问题。任选其一回答(分值相同;多答不加分):(18分)。
① 材料三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劳动力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试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的角度,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上述变化的?
② 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
19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得到西方各国不同程度的支持。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26-29题。
26.该政策的含义是
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
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
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
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
27.该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D.列强在华利益趋于一致
28.“门户开放”政策规定:“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承认中国关税主权 B.防止各国在势力范围内实施关税壁垒
C.协调各国在华关税政策 D.肯定列强各自在华的特殊经济利益
29.100多年后的今天,美国仍以“自由通过”为名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侦察飞行;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这表明
A.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美国奉行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
C.美国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D.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第Ⅱ卷(共160分)
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18-22题。
1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是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19.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
20.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
A.按西法编练新军 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
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 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21.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
22.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两个凡是”论 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 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
中国教育有着辉煌的历史,自孔子兴学以来,教育发展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根据相关历史常识,回答13-17题。
13.宋代教育的特点是
A.书院在教育体制中占据重要地位
B.严格控制思想,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C.学校教育未受变法运动的影响
D,道德培养与能力培养并重。
14.19世纪后半期,中国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A.新式学堂成为培育人才的主要形式 B.废除了科举制度
C.科学与经学并重 D.开辟多种途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15.20世纪初,中国出现“负笈留洋”热潮。关于其社会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 B.促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
C.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入 D.带动了《国闻报》、《时务报》等报刊的出现
16.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
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1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
① 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
② 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 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 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