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t据此回答10-12题。
10.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和洋务派 t x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和立宪派
11.宣扬变法图存、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的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郑观应
12.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威胁到顽固派利益的是
A.撤并机构,裁汰冗员 B.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C.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D.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的影响。据此回答6-9题。
6.“映日帆多宝舶来”描写了唐朝对外贸易的盛况。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唐朝统治者开明,重视对外贸易
B.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重视中外交流
C.“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D.唐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在当时领先于世界
7.右图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徽标,徽标由乘风破浪西行的帆船、翻滚的浅蓝色弧形水纹浪花和“郑和下西洋600周年(1405-2005)”文字组成。我们现在之所以纪念郑和,主要是因为其
A.宣扬了明朝的国威
B.发展了古代的对外贸易
C.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D.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8.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成为古代中国远航的“绝唱”。在郑和以后的明清时代(1840年前),我国再无此类壮举。你认为主要因素是①中国国势的渐趋衰微②非商业性贸易无补于社会经济③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④缺乏从事大规模海外贸易活动的社会内驱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①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②扩大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平等互利③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广东、海南两省④目前已经形成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各革命阶级和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的探
构建和谐社会一直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自古就有很多的尝试和探索。据此回答4-5题。
4.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分封制的瓦解 D.土地数量的减少
5.唐朝诗人温庭筠的《送渤海王子归国》写道:“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
佳句在中华。”此诗反映的是
A.南诏与唐朝关系密切 B.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C.唐朝与新罗友好相处 D.日本与唐朝友好往来
对外开放和闭关锁国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对外政策,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不同
此回答1-3题。
1.“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根据材料判断这一规定应当是
A.初税亩 B.募役法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
2.一条鞭法与两税法相比,最具有影响的是
A.废除了人头税 B.抑制了土地兼并
C.限制了贫富加剧 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3.清代征收“地丁银”是指
A.只征土地税,废除人头税 B.土地税、人丁税一律只征收白银
C.按土地与人口的多少征收白银 D.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税制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税制改革。据
33.(13分)列举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抗争的三件大事,(只写事件的名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怎样探索出来的?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努力,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简述建国初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举措。新时期在基层民主建设方面有何发展?(13分)
30.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以前朝代相比最大的进步在于 ( )
A.城市中设有商业交易的专门场所C B.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化活动 D.白银的广泛使用
第二卷 (非选择题 满分 40分)
29.陶瓷开始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至迟始于 ( )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