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5727  175735  175741  175745  175751  175753  175757  175763  175765  175771  175777  175781  175783  175787  175793  175795  175801  175805  175807  175811  175813  175817  175819  175821  175822  175823  175825  175826  175827  175829  175831  175835  175837  175841  175843  175847  175853  175855  175861  175865  175867  175871  175877  175883  175885  175891  175895  175897  175903  175907  175913  175921  447090 

4.对联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请欣赏以下对联:“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回答此联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A.司马迁    B.班固    C.司马光     D.文天祥

试题详情

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试题详情

2.“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A. 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B. 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C.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D. 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

试题详情

1.我国早期的农耕文明形成南稻北粟特点主要原因是     

A.  北方处于父系氏族阶段而南方处于母系氏族阶段

B.  北方土质松软肥沃而南方土质坚硬贫瘠

C.  北方气候相对干冷而南方气候相对暖湿

D.  北方人居以半地穴式房屋而南方人居以干栏式房屋

试题详情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警醒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抗争。回答28-32题。

28.“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   )

  A.西方列强的侵化暴行 B.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

  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29.近代中国下列主权丧失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内河航运权  ②关税自主权   ③司法主权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30.1864年包世臣在日记中写道:“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松太地区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B.传统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

  C.中国棉纺织品价格下跌  D.洋布深受中国欢迎

31.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   (   )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2.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是否抵御外来侵略  B.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D.是否学习西方文明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试题详情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正统的儒学思想有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回答24-27题。

24.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说明孔子提倡      (   )

  A.要体贴他人 B.应贵践有序  C.行政为本 D.人际关系要和谐

25.“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潜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警告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反映董仲舒的       (   )

  A.大一统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无为而治

26.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主要的社会原因是     (   )

  A.佛教与道教的迅速发展  B.寺院经济的发展

  C.社会经济的落后   D.儒学内容陈旧

27.宋明时期,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

  A.整理了儒学的经典著作  B.探讨了宇宙自然的规律

  C.重新建立道德秩序  D.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

试题详情

  丰富的历史知识往往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表现出来。回答21-23题。

21.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道路以目 ②纸上谈兵  ③问鼎中原  ④退避三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④③②①

22.“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对联中的“太守”是指       (   )

  A.郑国  B.苏轼 C.李冰 D.欧阳修

2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陆游的诗,其中的“胡”是指   (   )

  A.契丹  B.女真 C.党项 D.叶蕃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