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
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
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贸易往来
制度史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承秦制”,但不是对秦制的“拿来主义”,而是在秦制基础上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据此回答6-8题。
6.汉朝实行的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是
A.刺史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察举制 D.编户齐民
7.西汉选官最主要的途径是
A.乡举里选 B.殿试 C.察举 D.九品中正制
8.对西汉编户齐民制度性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 B.是一种赋税制度
C.是一种地方行政机构 D.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据此回答4-5题。
4.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的政治作用是
A.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B.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C.巩固了国家统一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5.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修长城 D.统一文字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不断融合。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春秋战国争霸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 B.“尊王攘夷”,维护周天子统治地位
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 D.争夺人口、土地的兼并战争
2.春秋时的诸侯国与战国时的诸侯国最大的不同是
A.领地的大小 B.国家的实力 C.政权的性质 D.对周王的态度
3.法家思想在战国后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据此回答29-30题。
29.元朝的大都、泉州等地商业活动非常繁荣,促成这种繁荣的有利因素是 ①元朝的疆域广阔 ②元朝的交通发达 ③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④航海技术先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0.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的书房场景,其中符合情理的是 ①书桌上摆放一本《资治通鉴》②墙角放着一把管型火器 ③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 ④墙上挂着一幅《宋金议和后形势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回答26-28题。
26.清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意味着
A.人口增加后地丁银随之增长 B.人口的增加不再与赋税相联系
C.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 D.人头税与田赋分别征收
27.古代民诉“干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
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B 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C. 封建社会商业兴盛 D 封建统治者重本抑未
28.“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问题:
A.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手工业发展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对自发性手工业生产进行调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而且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历程。回答22-25题。
22.下列关于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职权有分工、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 ②三省的运行机制是:中书--尚书--门下 ③三省长官的品级较高,都是宰相 ④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宋太祖及其继承者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是由于
A.朝中大将权势过重 B.中央财政出现严重困难
C.宋太祖是通过政变获取皇位 D.地方藩镇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24.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
A.设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B.改变地方行政机构,分散其权力
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D.改变选官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25.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衰落,最能反映这一特征的历史现象是
A.封建专制王权发展到极点 B.封建经济发展缓慢下来
C.封建文化发展停滞 D.出现新的生产关系成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