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5842  175850  175856  175860  175866  175868  175872  175878  175880  175886  175892  175896  175898  175902  175908  175910  175916  175920  175922  175926  175928  175932  175934  175936  175937  175938  175940  175941  175942  175944  175946  175950  175952  175956  175958  175962  175968  175970  175976  175980  175982  175986  175992  175998  176000  176006  176010  176012  176018  176022  176028  176036  447090 

8.《资治通鉴》记载:西汉初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境贸易),

嗜汉财务,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对上述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战争没有阻断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        B.匈奴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

C.经济交流符合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的心愿     D.匈奴对汉朝的物产有较大的需求

试题详情

7.下列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1世纪间的是

①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②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③张骞出使西域                 ④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6.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试题详情

5.以下关于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果           B.体现了封建制度的残暴性

C.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试题详情

4.导致战国七雄争霸格局形成的事件是

  A.城濮之战       B.葵丘会盟      C.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D.长平之战

试题详情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符合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观点

  A.法家           B.儒家          C.墨家      D.道家

试题详情

2.战国时战争不断,而经济却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农民比奴隶具有人身自由          B.各国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而注重生产       D.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试题详情

1.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分封制的瓦解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王权的加强

试题详情

33. 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结合相关背景,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点和重大影响。

试题详情

32.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此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创造了祖国的历史。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① 自西汉至唐朝,中央政府是如何对西北地区进行管辖的? (5分)

② 清政府为巩固多民族的国家政权,在西北地区采取哪些重大措施?(4分)

③ 试分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必然原因。(5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