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6095  176103  176109  176113  176119  176121  176125  176131  176133  176139  176145  176149  176151  176155  176161  176163  176169  176173  176175  176179  176181  176185  176187  176189  176190  176191  176193  176194  176195  176197  176199  176203  176205  176209  176211  176215  176221  176223  176229  176233  176235  176239  176245  176251  176253  176259  176263  176265  176271  176275  176281  176289  447090 

13.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当时人们这样做

A.表达了渴望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望  B. 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C.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体现         D.有利于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试题详情

12.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实业救国” ②“民主与科学” ③“自强”“求富”④“超英赶美”

   A. 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

试题详情

11.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试题详情

10.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认识正确的是

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

C.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

D.合则两利、分则不利

试题详情

9.“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条款的根本目的在于

A.限制袁世凯   B.维护共和制   C.扩大内阁权利    D.反对封建专制

试题详情

7.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试题详情

6.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民众衣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开始形成

B.商品经济繁荣,社会上广泛使用纸币

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

D.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

试题详情

5.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试题详情

4.下图主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

A.国家分裂,战乱频仍     B.盛世经济的繁荣 

C.“三教合一”的出现     D. 市民阶层兴起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