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创立“货币理论”,认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米尔顿的“货币理论”
A.与亚当·斯密的主张完全一致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干预政策
C.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第Ⅱ卷(必做110分+选做30分,共140分)
必做部分
外交活动反映各国的对外政策,体现其国际影响力。回答14- 15题。
14.“在过去的半多个世纪中,中非(中国与非洲)高层互访达800多起,在共同的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中进一步加深了友谊;迄今,中国已同48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与非洲的上述外交关系反映
A.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C. 经济全球化现象 D.国际格局多极化
15.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曾就所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宣称:“我们的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所谓“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是指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C. 国家强力推行的社会福利制度 D.世界市场中的自由贸易制度
随着世界整体化的发展,中国对世界的认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回答11-13题。
11.《海国图志》中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A. 英国的议会制 B.法国的共和制
C.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D.德国的立宪君主制
12.“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的发现 B.中西交流的加强
C. 工业革命的需求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3.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这一结局“奇怪”的根源是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东南沿海地 D.鸦片输入削弱了国人购买能力
中共成立后,为争取国家独立和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回答9-10题。
9.“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党的缔造者之一董必武同志写的一首诗。诗中所暗喻的事件和人物是
A.中共一大 王尽美 B.五四运动 陈独秀
C. 中共三大 邓恩铭 D.八七会议 瞿秋白
10.以下两幅图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历史教训是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以夺取大城市为中心任务
C.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D.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