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6104  176112  176118  176122  176128  176130  176134  176140  176142  176148  176154  176158  176160  176164  176170  176172  176178  176182  176184  176188  176190  176194  176196  176198  176199  176200  176202  176203  176204  176206  176208  176212  176214  176218  176220  176224  176230  176232  176238  176242  176244  176248  176254  176260  176262  176268  176272  176274  176280  176284  176290  176298  447090 

16.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创立“货币理论”,认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米尔顿的“货币理论”

   A.与亚当·斯密的主张完全一致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干预政策

   C.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第Ⅱ卷(必做110分+选做30分,共140分)

必做部分

试题详情

   外交活动反映各国的对外政策,体现其国际影响力。回答14- 15题。

14.“在过去的半多个世纪中,中非(中国与非洲)高层互访达800多起,在共同的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中进一步加深了友谊;迄今,中国已同48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与非洲的上述外交关系反映

   A.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C. 经济全球化现象           D.国际格局多极化

15.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曾就所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宣称:“我们的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所谓“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是指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C. 国家强力推行的社会福利制度   D.世界市场中的自由贸易制度

试题详情

   随着世界整体化的发展,中国对世界的认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回答11-13题。

11.《海国图志》中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A. 英国的议会制     B.法国的共和制

C.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D.德国的立宪君主制

12.“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的发现   B.中西交流的加强

   C. 工业革命的需求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3.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这一结局“奇怪”的根源是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东南沿海地   D.鸦片输入削弱了国人购买能力

试题详情

中共成立后,为争取国家独立和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回答9-10题。

9.“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党的缔造者之一董必武同志写的一首诗。诗中所暗喻的事件和人物是  

A.中共一大  王尽美   B.五四运动  陈独秀

C. 中共三大  邓恩铭   D.八七会议  瞿秋白

10.以下两幅图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历史教训是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以夺取大城市为中心任务

C.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D.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