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6299  176307  176313  176317  176323  176325  176329  176335  176337  176343  176349  176353  176355  176359  176365  176367  176373  176377  176379  176383  176385  176389  176391  176393  176394  176395  176397  176398  176399  176401  176403  176407  176409  176413  176415  176419  176425  176427  176433  176437  176439  176443  176449  176455  176457  176463  176467  176469  176475  176479  176485  176493  44709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极大推动社会进步。回答16~18题:

16.中国古代第一次将人力解放出来的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是   

17.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 .筒车      B.翻车     C. 曲辕犁      D .水排

18、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试题详情

在中国,“无农不稳”,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回答13~15题:

13.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              B. 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 商品经济

14、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应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谚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④“且溉且粪,张我禾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 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根据这些材料,指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①海瑞正确地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②丘浚客观地指出了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一些问题③他们都看到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基本现象④他们都指出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清除贫富不均的基本良策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试题详情

诗词记录了中国革命和历史的变迁。回答10~12题:

10.“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1.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遵义会议前的中国革命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12.解放战争时期,报刊上的文章有下列标题或副标题,其中用以描述1949年初战局状况的是: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试题详情

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壮大。回答7~9题:

7.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美英法     B.英法俄   C.美法德     D.英法德

8.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A.要坚决以革命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然后实行土地革命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9.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将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试题详情

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显著特征。回答5~6题:

5.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建立民主共和    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实行君主立宪    D.向德、俄学习

6.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之所以受到人民的爱戴,也就是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大潮流,建立了不朽功勋。他顺应的是当时世界的:

A.政治民主化   B.民族主义潮流   C.社会主义潮流   D.经济全球化潮流

试题详情

议会制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征。回答3~4题:

3.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权威,并形成两党制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制宪会议成为最高行政和立法机关   

D.孟德斯鸠主张议会和君主共同享有立法权

4.“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正确理解是: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了民族独立

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试题详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回答1~2题:

1.有人说:“秦汉时期的宰相是坐着议事,隋唐时期的宰相是站着议事,明清时期的宰相是跪着议事。”唐朝三省的长官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B.减少决策失误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完善中央集权

2.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