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9世纪60~90年代,是中国近代企业的初创时期,这些企业相对集中于 (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中上游地区 C.京津一带 D.通商口岸
32.下列多项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是 ( )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湖北织布局
③轮船招商局 ④发昌机器厂
⑤贻来牟机器磨坊 ⑥柯拜船坞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⑤ C.④⑤⑥ D.④⑤
31.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9.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
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制造
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亡,走上了抗争、探索的道路。据此回答26~28题。
26.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林则徐 D.魏源
27.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萌发了,这里的“新”主要是指( )
A.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 B.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的经济模式 D.学习西方的地理历史
28.对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对西学的态度截然不同 B.二者的根本目的不同
C.二者都反对封建专制 D.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件,是列强侵略中国的重要手段之一。依据不平等条件,列强获得了许多的华特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中国的半殖民地文化程度不断加深。据此回答21~25题。
21.据史料记载,1856年仅上海一地由英国人处理的刑事案件就达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而当时常驻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不过200人。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中英两国的法系不同 B.“领事裁判权”制度所致
C.中英两国的观念不同 D.英国人在上海的人数众多
22.一个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中国人在中国所能做到或看到的事情有 ( )
①往来于南京的许多外国船只 ②外国人可以轻易地逃避中国法律的制裁
③在南京看到外国传教士在自由地传教 ④可以到外国人开设的医院就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下图提供的信息有 ( )
①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 ②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③上海成为通商口岸 ④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在鸦片战争对中国的诸多影响中,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
A.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纳入了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之中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25.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 )
A.主权遭到破坏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D.革命性质变化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加深,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
19世纪中期,英法等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为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据此回答18~20题。
18.读下面两幅图片,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 )
①英国已经成立了侵略中国的专门机构
②英国对中国侵略蓄谋已久
③英国已具备侵略中国的强大的军事力量
④英国已经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关于出现右图这一现象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英国的工业品受到了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B.英国想借此打开中国的大门
C.当时清政府禁烟不力
D.鸦片贸易已经合法化
20.《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兴奋异常。有一草帽公司老板高兴地说:假设中国人每人都戴一顶草帽,那么我们就发了大财了。结果事与愿违。英国人制造的草帽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在中国畅销。导致这一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英国人制造的草帽质量低劣
B.英国还没有打开中国的市场
C.英国人没有考虑到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D.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1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下列体现了这一历史特征的有( )
①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②公室将卑,大夫皆富
③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④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和政治改革都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据此回答14~16题。
14.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叛乱的大臣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奉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15.“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
A.诸侯割据混战更加扩大 B.人民遭受灾难更加严重
C.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1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民族融合主要是通过 ( )
①各国的变法 ②经济文化交流 ③频繁的战争 ④诸子百家的争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13.下面描述的是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这四项在当时可能是真实的是 ( )
①公元前350年,他在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
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