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6661  176669  176675  176679  176685  176687  176691  176697  176699  176705  176711  176715  176717  176721  176727  176729  176735  176739  176741  176745  176747  176751  176753  176755  176756  176757  176759  176760  176761  176763  176765  176769  176771  176775  176777  176781  176787  176789  176795  176799  176801  176805  176811  176817  176819  176825  176829  176831  176837  176841  176847  176855  447090 

6.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该诗反映的现象是(   )

   A.商人经商获利刺激农民弃农经商    B.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C.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D.唐朝商业繁荣,农业落后

试题详情

5.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

    年份
地区
1900
   1900
 
1915
   1915
 
1920
   1920
 
1924
   1924
 
   山东章丘
 
   0.1%
 
   35%
 
   45%
 
   50%
 
   山东济阳
 
   0.2%
 
   15%
 
   25%
 
   40%
 

①农产品已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文能载史,文学作品中往往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回答6-8题。

试题详情

4.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汜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汜胜之书》、南北朝时人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山东发达的文化影响

   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

   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

试题详情

3.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一个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铸有小篆铭文。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推测其最早当属什么时期的墓葬,其中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

   A.玉面人的年代   B.玉面人的特征   C.鼎内壁的小篆   D.扁足青铜方鼎

   山东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回答4-5题。

试题详情

2.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段话反映了陈亮(   )

A.重视商业的作用   B.提倡重农抑商  

C.重视农业的作用   D.提倡农商并重

试题详情

1.《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   )

   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试题详情

39.2007年l月9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业效益和竟争力。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进生产工具,引进、改良农作物品种,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图12、13、14为我国先民发明的一系列灌溉工具。

  (1)请分别指出材料一图12、13、14所表示的古代灌溉工具的名称。 (3分)   

材料二: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为1.639亿吨,比1949年增加49%,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9.3%。

1957年我国粮食产量为1.95亿吨,比1952年增加19%,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30%。

1958年我国粮食产量为2亿吨,1959年为1.7亿吨,比上一年减少0.3亿吨;1960年为1.435亿吨,比上一年减少0.265亿吨。

    1961年我国粮食产量为1.475亿吨,1965年为1.9455亿吨;1992年为4.42亿吨,比1949年增加3.3倍;2002年为4.571亿吨,比上2001年增加0.9亿吨。

(2)从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状况中,可以总结出哪些重要历史启示?(9分)

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是我国大规模现代化建设进程真正起步的第一个阶段,……农业的现代化实际上还没有真正步上正轨,只是靠农民组织起来的力量,先解决粮食和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第二个阶段。 70年代末到 80年代中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领跑的是粮食等农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80 年代中后期到 90年代前期,领跑的是乡镇企业,是农村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领跑的是什么呢?是l亿多的民工潮,是农民进城打工。

一一张文茂《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思考》,人民网2006年5月31日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为“解决粮食和温饱问题”在生产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政策。 (4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四:图11是我国某省县域局部示意图

  (4)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B两聚落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什么?(6 分)

  (5)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说出该区域21世纪初农村面貌已发生的明显变化。 (6 分)

  (6)为防止水土流失,该区域村民应如何进行区域综合开发。(8分)

    材料五: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生产在家,服务在社”。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联合、民主管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携手闯市场。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

  (7)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有何意义(10分)

(8)运用社会关系实践的知识说明深化农村改革的必要性。(10分)

试题详情

回答22-23题。

22.下列各项中,正确反映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共产党农村政策变化的是  (   )

   A.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减租减息   B.土地革命--减租减息--土地改革

   C.土地改革一-土地革命--减租减息   D.减租减息一-土地革命一一土地改革

23.以下组图反映了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其中,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试题详情

   在革命战争的磨炼中熔铸而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据此回答20-21题。

20.红军长征是“长征精神”形成的基础和前提。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

确的一项是                                (   )

   ①遵义会议   ②飞夺泸定桥   ③红军四渡赤水   ④红军翻雪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21.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新中国初期,为反击“糖衣炮弹”的攻击而开展的斗争是                   (   )

A.“三反”、“五反”运动     B.镇压反革命运动

C.“四清”运动          D.反右倾斗争

   历史的经验证明,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