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 )
A.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开始学习、引进外国技术,创办近代工业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D.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向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转变
14.新经济政策和19世纪60年代末匈牙利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共同之处是 ( )
A.发挥市场、商品关系的积极作用
B.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C.重要企业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D.实行自治的商品经济,企业产品作为商品通过市场进行交换
1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运动过程中的相似点包括
①都采取了统一战争形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道路相结合
②王朝战争和灵活的外交手段相结合
③北部地区先完成统一
④都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排挤出了外国势力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市场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回答14-15题。
12.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下列有关国家统一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隋炀帝灭陈,建立隋朝
B.郑成功收复台湾,实现国家统一
C.孙中山倡导南北统一,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一国两制”最早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上升为国家意志
40.(60分)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519年8月10日,麦哲伦率领五条船和270名水手的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出发。船队在大西洋中航行了70天,11月29日到达巴西海岸,……1522年9月6日,“维多利亚”号返抵西班牙,终于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1)根据你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试从航行速度方面分析麦哲伦船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航行中路线的合理性。(10分)
(2)麦哲伦船队从甲到乙经过了_________海峡。20世纪80年以来,该海峡南部的岛屿上出现了白内障羊、盲兔、盲鸟等怪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4分)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赤潮的影响 D.酸雨污染
(3)试从人为原因简要分析第(2)题结论的形成。(6分)
材料三 (16世纪的西欧)地球飞快地旋转。制图员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仍然满足不了人们对修订版地图的需求,地图在潮湿和未着色的时候就被取走,航海家开辟的新航线成为了欧洲控制世界的铁链。……
在坚船利炮的猛烈攻击下,一个个海上交通战略要点相继成为葡萄牙的囊中之物,正是利用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50多个据点,葡萄牙垄断了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明末,西方耶稣会利玛窦等来华,绘制一些“舆地全图”(世界地图),图上的中国不在世界的中央,引起了许多封建官绅的大哗。官绅们认为,中国的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位居天地的中心,古有定论。而“舆地全图”把中国画得“居稍偏西而近于北”,这真是岂有此理。另外,从图上看来,中国显得不够大,难道中国就这么小吗(“焉得谓中国如此蕞尔”)?所以他们说:这全是“邪说惑众”,“肆谈无忌”。
--胡思庸《清朝的闭关政策和蒙昧主义》
(4)为什么“制图员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仍然满足不了人们对修订版地图的需求”?(4分)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此时中国对此种“修订版地图”有何反映?(3分)并分析中国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5分)
(5)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上述不同反映对欧洲和中国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材料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推动了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经济全球化正在导致一种新的全球分工格局的出现。由于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的90%都聚集在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少数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优势和主导地位,发达国家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而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广大发展中国家除了继续作为原材料、初级产品的供应者外,还成为越来越多的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基地。这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风险,也将导致世界经济更加不平衡。
(6)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这一全球分工格局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10分)
(7)根据我国的对外政策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对经济全球化应该作出何种反应。(10分)
23.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说道:“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从这一思想出发,他在“新政”期间采取的措施是 ( )
①恢复银行信用 ②削减农业产量
③规定工资、工时标准 ④兴办公共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状况的是 ( )
A.
B.
C.
D.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对世界的认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回答18-21题。
18.在中国古代通过下图路线传往西方的生产技术包括 ( )
①养蚕缫丝技术 ②井渠法
③铸铁术 ④“八辈蚕”培育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9.《海国图志》中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日爵房,一日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 )
A.英国的议会制 B.法国的共和制
C.美国的两党制 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20.“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自然资源的发现 B.中西交流的加强
C.工业革命的需求 D.世界市场的形成
21.下列两幅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主题的变化反映了 ( )
①握手言和 ②中国崛起 ③多极趋势 ④血肉长城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 ( )
A.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两极格局的结束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