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7247  177255  177261  177265  177271  177273  177277  177283  177285  177291  177297  177301  177303  177307  177313  177315  177321  177325  177327  177331  177333  177337  177339  177341  177342  177343  177345  177346  177347  177349  177351  177355  177357  177361  177363  177367  177373  177375  177381  177385  177387  177391  177397  177403  177405  177411  177415  177417  177423  177427  177433  177441  447090 

13.有这样一位人物 , 他是中国国家最高奖项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1 年度的获得者 , 人们赞誉他的发明为 " 第二次绿色革命 ", 他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的领域是

A. 航天          B. 农业         C. 工业       D. 信息

试题详情

12.下列科技成就奠定了新中国大国地位的是

A.冯如研制成飞机              B.两弹一星

C.“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试题详情

11.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

  A.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试题详情

10.“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与这句话直接有关的现象是

A.五四爱国运动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毛泽东思想诞生          D.中国共产党诞生

试题详情

9.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能分别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试题详情

8.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试题详情

7.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试题详情

6.下列材料中不能直接相互印证的是

A.“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行”与“昼观日,夜观星,晦观针”             

B.天水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与《天工开物》中的造纸工序示意图

C.雕版印刷术与《金刚经》卷子

D.“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与“李杜诗篇万口传”

试题详情

5、清朝有一位叫秦间的才子,于清朝乾隆年间考中状元,在游杭州西湖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道学     B.佛学      C.理学     D.民族主义

试题详情

4、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A.孟子和苏格拉底 B.关汉卿和达尔文 C.王阳明和哥白尼 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