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主要是由于 ( )
A.相关政策的提出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雇佣关系的出现
43.元朝时,“西域之士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上述历史现象揭示了元朝 ( )
①新的民族出现 ②中原文化向边疆地区扩展
③各民族交往密切 ④疆域辽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42.下图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的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
41.观察下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开发程度最高的地区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0.下列选项中,体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是 ( )
①“相地而衰征” ②“令民为什伍”
③“为田开阡陌封疆” ④“民年五十,免役收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9.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强。促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
A.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 B.赋役征银货币税的逐步推行
C.农业专业生产区域的形成 D.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对农业的刺激
38.某网站上有人拍卖一块石碑,石碑上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着“永乐三年奉敕立石”。对于这块石碑,下列说明能够成立的是 ( )
A.郑和在东南亚留下的记事碑刻
B.清朝初年在台湾建立军事据点的遗迹
C.郑成功打败荷兰收复台湾时的记功碑
D.是古董商为赚取暴利制成的假文物
37.唐代两税法成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体现在 ( )
A.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 B.税收主要依据由人丁转向资产
C.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6.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对这番话,下述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 )
A.东汉察举制度的流弊,推举出来的文人及武将多不适任
B.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子弟才识多平庸
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怯于外侮
D.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造成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能打仗
35.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 )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C.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