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25.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民族政权隶属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24.“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下列有关唐朝扬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江南的物产大多都在扬州集散 B.繁华的夜市是扬州的一大特点
C.大食、波斯等国商人在此云集 D.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政治中心
23.下列最能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成果的是
A.耕作技术进步 B.农田水利兴修较多
C.农作物品种增多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22.关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
B.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
C.敦煌壁画的内容多是佛教故事
D.宋元时期山水、花鸟开始成为绘画的主题
21.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 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9.“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18.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17.《荀子·君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 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施行“仁义”和“王道” B.强化君主专制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