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回答6~9题。
6.有学者认为:“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是比日本早 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 )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进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7.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是主张天赋人权,要求民主权利。下列哪一项运动没有推动中国近代化? ( )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8.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口号的出现都曾使那个时代的国人精神振奋。下列口号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实业救国” ②“抵制日货,爱用国货”
③“自强”“求富”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9.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 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 )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民主共和平等的精神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展,长期居于世界前列。回答1~5题。
1.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下列文物图片中最能反映这一时期中华文明成 就的是 ( )
2.下面是某人观察下图汉画像砖《牛耕图》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汉代农用动力发生根本变化
B.汉代耕犁更有利于调节耕作深度
C.汉代精耕细作有了提高
D.中国传统步犁形状基本定型
3.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晋商兴盛时期是 ( )
A.先秦 B.汉唐 C.宋元 D.明清
4.明朝的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龙亩,夕贸市廛”。这反映了当时农村( )
A.农民生活日趋贫困 B.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
5.有位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苏州府志》《天工开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
下列选项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主题的是 ( )
A.唐代苏州的风俗 B.元代的海外贸易
C.明清江南的手工业 D.晚清的文学创作
科学技术和教育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保证。回答22-25题
22.香港电视连续剧《寻秦记》的男主角项少龙,从21世纪穿越时空回到了秦朝统一前。为这种文学艺术表现手法提供科学依据的是
A.基因改造工程 B.空间控制理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23.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的主要成就有
①拜伦创作《西风颂》 ②薄伽丘写出《十日谈》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曲 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24.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指的是
A.袁隆平 B.钱三强 C. 钱学森 D.李四光
25.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大城市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一举展出了35部优秀影片,电影界将这一年称之“难忘的1959年”。出现这种盛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的成立激发人民的创作热情 B.社会主义具有优越性
C.“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 D.科技进步推动电影业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回答20-21题
20.观察下边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共同历史主题应该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创新成果丰硕
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2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思想成果体现的基本原则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实事求是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改革开放
19.下图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戏剧信息,其中堪称国粹的是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历经艰苦探索和曲折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回答16-17题
16.以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其中引起1949年到195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B.农田水利的大力兴修
C.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17.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回答18-19题
18.《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这种创作风格反映了该作品属于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