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8083  178091  178097  178101  178107  178109  178113  178119  178121  178127  178133  178137  178139  178143  178149  178151  178157  178161  178163  178167  178169  178173  178175  178177  178178  178179  178181  178182  178183  178185  178187  178191  178193  178197  178199  178203  178209  178211  178217  178221  178223  178227  178233  178239  178241  178247  178251  178253  178259  178263  178269  178277  447090 

16.李鸿章在1876年强调“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逼,合反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诫。”这表明(   )

    A.洋务派筹划海防的主要目标是西方列强

    B.李鸿章筹办洋务的重心在于对内镇压

    C.建立强大海防,借之与列强妥协谈条件

    D.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试题详情

14.“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需要

ycy
 
15.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试题详情

13.据英国官方材料,在1837年7月到1838年6月,中国从英国的进口总值是560万英镑,其中鸦片占60%。这年中国对英国的输出总值是310万英镑。对这种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鸦片是英国对华贸易的主要商品     B.英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

    C.英国在正常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     D.中国已经变成英国工业品倾销市场

试题详情

12.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居然“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   )

   A.人身依附的削弱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工匠服役制度的改革和农业的丰收

   C.一条鞭法的推行和封建地租的降低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市场的开放

试题详情

11.以下是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数据对比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中国
英国
步枪
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
射程200米、射速3-4发/分钟
火炮
泥模制造、炮管杂质多、气孔气泡多
铁模制造、镗床切削、膛壁光滑
火药
硝量过高、杂质过高、颗粒粗糙
标准火药配方(硝78%、硫8%、碳14%)

   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        B.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

   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D.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差距

试题详情

10.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著棉袄,吃着烤熟的甘薯,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这位农民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在                       (   )

   A.北宋          B.元朝          C.唐朝          D.明朝

试题详情

9.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试题详情

8.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   )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④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7.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   )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试题详情

6.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   )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