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8450  178458  178464  178468  178474  178476  178480  178486  178488  178494  178500  178504  178506  178510  178516  178518  178524  178528  178530  178534  178536  178540  178542  178544  178545  178546  178548  178549  178550  178552  178554  178558  178560  178564  178566  178570  178576  178578  178584  178588  178590  178594  178600  178606  178608  178614  178618  178620  178626  178630  178636  178644  447090 

17.《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完全一致    B.互相矛盾    C.大同小异    D.互为补充

试题详情

16.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贫苦农民踊跃参加,这一现象反映的社会本质问题是

A.基督教为中国人民普遍接受   B.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从宗教中寻求精神寄托

C.洪秀全成为影响巨大的宗教偶像 D.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试题详情

15.鸦片战争后,美国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取得的侵华特权不包括

A.五口通商权   B.协定关税权   C.领事裁判权   D.军舰巡查贸易权

试题详情

14.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试题详情

13.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鸦片战争前,外贸出超造成中国的白银外流

  D.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试题详情

12.澎湖之战与萨多瓦战役的共同点是

A.反对外来侵略  B.镇压地方叛乱  C.追求国家统一  D.争霸兼并战争

试题详情

11.《农政全书》中“救荒”一门篇幅几乎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这表明了:①当时灾荒的严重②当时政局的衰败③作者关心民间疾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10.造成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主要因素包括①官僚队伍庞大②募兵、养兵政策③“岁币”支出④“辽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9.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导致了社会观念的诸多变化,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是:①贵人御馔,尽供胡食②饮茶之风开始盛行③喜吃胡瓜、核桃、甘薯④妇女盛行穿男装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8.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